8月12日至15日,由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省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田野大讲堂”学习实践活动在西安市蓝田县开展,来自全省的59名资深新闻工作者走进蓝田。本次活动以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核心,旨在通过理论学习、乡村调研和经验分享等形式,引导新闻工作者聚焦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的创新实践,挖掘和美乡村建设亮点成效,以新闻笔力书写新时代“三农”发展新华章。
活动期间,多场专题课程为学员注入专业动能。群众新闻网总编辑沙莎以《乡村振兴融媒报道实战指南》为题,探讨媒体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与传播策略;中国报业协会副理事长、科技日报社原副总编辑郭姜宁结合案列,讲授《乡村振兴采访报道中的细节把控》,强调新闻报道的精准性与感染力;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教授、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员学锋围绕《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与实施路径》,解析科技与产业融合的创新方向。此外,4位蓝田县乡村振兴带头人通过分享会,分享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实践经验,为学员提供“接地气”的实践参考。
活动在提升理论素养的同时,还积极搭建实践调研平台,组织学员们深入蓝田县普化镇陈家滩村、前卫镇将军村等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开展实地调研工作,细致观察当地在产业发展、农文旅深度融合等方面的实践案例,全面了解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具体成效。
学员们纷纷表示,将把本次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用心采写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聚焦陕西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实践,以鲜活报道为高质量发展凝聚舆论力量、提供有力支持。
“我要继续践行‘四力’,用文字、影像记录乡村振兴中生动、鲜活、感人的故事,持续发出真实、权威、主流的声音。”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起点新闻(西部网)记者李典晴说。
华商报社大风视创中心记者李新怡表示:“当一家店铺、一间民宿,切实为村民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时,我感受到了‘乡村振兴’这四个字沉甸甸的分量。”在她看来,新闻工作者唯有深入田间地头,才能创作出饱含温度与深情的作品。
清涧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马星子表示此次培训收获颇丰。她认识到,乡村振兴不止于产业发展,更是文化根脉传承。今后她将深挖本地文化与乡村振兴契合点,写好清涧故事。
近年来,省记协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打造“田野大讲堂”,将培训办到田间地头、基层一线,推动新闻工作者聚焦群众、践行“四力”,助力乡村振兴。此次培训既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记者之家”温暖的体现。省记协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引导新闻工作者扎根基层,用鲜活笔触记录新时代陕西乡村振兴篇章。(群众新闻网记者 蒲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