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4100万粉丝见证的新闻姐蜕变

2025-08-24 15:50:30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5月21日,《新闻姐》迎来5周年。

  5年前的我:干了8年广播记者、8年早班编辑,“勤勤恳恳老黄牛”、低调如尘埃,以为这辈子会这样干到退休。

  5年后的我:抖音粉丝超2600万,全网粉丝超4100万,中国广电新闻领域新媒体粉丝量第一人。

 

  下定决心做

  勇敢踏出舒适区

  2020年3月,领导找我商量开设个人账号的想法。一开始我十分抗拒,满脑子都是困难。

  经过两个月的“深思熟虑”,5月21日,我的个人账号还是“胆大妄为”地上线了。领导积极协调其他部门同事帮忙打光布景、用专业相机拍摄,阵仗搞得很大,结果却非常尴尬——仅有的个位数点赞还都来自办公室里的同事们。

  赶鸭子上架的结果是,目标规划、风格方向什么都没有。但这时我已经知道:不能再逃避,也逃避不了。

 

  一夜暴富没有

  一夜爆款可以有

  起步是艰难的。新媒体平台上的生产模式、表达逻辑完全不一样,搬运传统广播稿根本行不通。因此,我开始寻求叙述方式上的改变:娓娓道来讲新闻故事、情景化演绎,甚至用Rap说新闻。但效果都不好,做得也很吃力。

  面对惨淡的流量,我很沮丧,不止一次想过不做了,也想过退而求其次的办法,但我终究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开号两个多月以来,好歹累积了近1万粉丝,他们愿意关注我,我得对他们负责吧……这便是我最初的动力。于是,调整心态,沉下心来,学习对标账号,认真做每一条视频,坚持一周三更……

  5个月后,奇迹出现了。

  2020年10月13日这天,我迎来了第一条超级大爆款作品《青岛核酸检测采样超423万人,仅仅两天,再次刷新中国速度!》,拥有3000多万播放量,超240万点赞,这个点赞量在今天都很难被超越。

  当时的背景,是国内疫情暴发以来的第一次反弹,我以核酸采样速度和数据为切入点,引用权威数据,分析国庆假期从青岛出来的人员流向哪里,再以各地的应急处置和总结出的一套防疫经验为落点,既回应关切,又给予公众信心,减少恐慌。

  视频刚发出去,我以为又是一条淹没在茫茫流量池中的作品,哪知一觉醒来,获赞80万,一条视频增粉将近30万,我第一次感受到短视频的强大爆发力。

  

  发挥专业优势

  做出个性风格

  2025年1月20日,《新闻姐》发布视频《蓝到发紫!2025首场寒潮将于春节前来袭》,仅抖音平台播放量便超7200万,获赞69万,转发量也达到惊人的55.2万。

  有些人质疑:是“没新闻就说说天气吧”的梗具象化了?还是你坐拥千万粉丝量说啥都能火?

  我的回应则是:这条视频我做了很多功课。策划阶段,我对比去年类似情况,仔细查询专业知识,咨询专家学者,数次调整文稿逻辑。光写稿就花了4个小时,还耗时2小时进行剪辑。

  这么看,爆款奇迹是不是有迹可循了?每一条爆款背后,都是精心梳理、反复打磨、死磕到底的精品意识。每期稿件发布前,我会从各地动态权威信息发布中提取关键点,形成纵向对比、思维导图,并寻找关联和传播脉络,做到求精、求全、求实。从找选题、找资料到写稿、录制、剪辑、发布,一个3分钟左右的视频至少需要花费5个小时。

  这些年,受众需求在变,平台玩法也在变。从一开始研究完播率、讲究短平快,到如今更多对内容深度的渴求、对获得感的追求,我所擅长的解读梳理,在主题宣传上也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新闻姐》发布的《三中全会是个什么会,有多重要?》仅抖音平台播放量就达2022万,点赞21.6万,这个数据确实出乎意料。

  又比如《弹性退休来了!怎么个“弹”法?》,就是把很多百姓关心的问题用一条视频来讲明白:弹性退休怎么个算法?能提前3年退休是真的吗?个人养老金会打折吗?灵活就业人员又怎么办?全网播放量将近1个亿。

  谁说主题宣传难有大流量?打破传统语态、改进话语方式、用精准解读挖掘信息背后的价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品同样能获千万传播量级,让“高大上”能“接地气”。

  

  走出浙江本土

  尝试在全国开花

  《新闻姐》进入第5年,不可避免会遭遇赛道天花板、粉丝增量瓶颈等难题。如何突破?如何摸索下一个跨越式发展路径?

  我们选择主动走出去,从2024年起推出《美丽中国》大型融媒行动,发现更多温暖的中国故事。

  没想到第一站《勇闯东北》就一炮打响。在哈尔滨中央大街3小时的直播里,眼泪多到来不及擦。我们原本是带着浙江的特产和礼物感恩“东北老铁”对“南方小土豆”的宠爱,结果没想到反而又被老铁们加倍宠上天。老铁们在我们的镜头前谈到哈尔滨的爆火,眼含热泪,说终于看到了希望。这些真情流露通过直播吸引了超300万人观看。很多网友留言“一边看直播一边陪哭”“太感人了”“我也要去哈尔滨”……

  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在线下感受到《新闻姐》账号的知名度,第一次通过线上线下的真挚互动,感受到融合传播的影响力。在办公室做评论的触动,远远不及现场亲身体会来得更有冲击力。

  《新闻姐·美丽中国行》——“勇闯系列”,没有技巧,没有太周密的策划,恰恰就是这个“闯”,闯出了深情厚谊。这次策划让我们意识到:真心真诚是最好的传播力。

  做新媒体就像是进行一场马拉松式的“铁人三项”,新媒体记者就是“铁人”,考验的是记者的体力和意志力,是坚持到底的长期主义。

  (作者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城市之声主持人邹雯编辑:陈睿、焦若宁;责任编辑:胡慧红、谷泰运)

责任编辑: 韩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