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新闻视频中的百姓叙事

2025-08-25 19:57:02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百姓话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上海的实践案例》系列视频,目前形成了较强品牌效应,达到了较好传播效果。其中,第三季获得第34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百姓话思想》第三季获得第34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解放日报社 供图

  这个系列坚持“小切口,大主题”和“百姓叙事”的整体风格,在主题设置和内容呈现上不断精进,用接地气、烟火气的百姓视频讲述上海故事,诠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上海的实践。

  为什么是百姓话思想

  百姓不是思想的旁观者,而是思想的践行者,是思想的受益者。《百姓话思想》开门见山,就是要以百姓视角、百姓语言讲百姓故事,用家常话、平常心解读大道理,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群众看到思想的活力,领略思想的魅力,感受思想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百姓话思想》第五季,围绕上海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述说一座城市的发展、建设和治理应当为了谁、依靠谁。 解放日报社 供图

  在《百姓话思想》栏目中,采访旧改搬迁时,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谈起居民的心结与城市发展、征收进程之间的矛盾,有无奈,也有信心。她说,居民心里有顾虑,总得把他们的心结慢慢解开,“跟着时代的步伐,这样一点点地向前走吧”。这句话我回去想了很久。打动我的,不仅有这句话本身对旧改工作的理解,也有由此感受到的百姓语言中深刻而独特的视角。又似乎觉得,这句话也在说给我们听。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也一样在时代的洪流中前进,因此必须放下身段、虚心倾听、向百姓学习,让百姓成为具体的、有血有肉的表达者,让他们表达在实践中产生的真实感受,让“百姓”和“百姓故事”成为新闻报道的核心。

 如何让百姓话思想

  《百姓话思想》让“百姓叙事”连接思想的理性与情绪的感性,连接思想的深刻与现场的生动。它的基础,一是以百姓故事为叙事主题,二是以百姓为叙事主体。

  以百姓故事为叙事主题,就是要在宏大主题下,寻找兼顾生动性和主题性的微小切口。《百姓话思想》第三季中,从“国之重器”液化天然气船,到生物医药基础研究,再到国际铜期货,都是相当硬核的主题。这么硬,怎么讲?一头扎进百姓语境中,就会发现主题背后,必有故事见微知著、真挚动人。越是大的主题,越可能涉及到千万人民的福祉,也意味着更多人民群众在背后为民为国而奋斗。

  比如,当工程师讲起液化天然气船的液货围护系统,外行人也能听得趣味盎然。而故事展开,原来这正是装载液化天然气的核心,也是让无数造船人奋斗至今的技术痛点之一。这一切都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这让我们了解到造船人的志气和心结,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的重要意义。

  比如,从仓库中堆起的可见易感的铜的实体开始切入,再展开到国际市场中的上海国际铜期货,原来海外的一些投资者已经开始频繁询问上海国际铜的价格情况。面向国际的国际铜期货,正与原有聚焦国内市场的沪铜期货一起,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上海正在国际市场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作为配置全球资源的基础。

  每一个切入点背后,不仅是有血有肉的个体与他们的奋斗故事,更是一座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如何奋力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细化为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的具体实践。

  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从高到更高、从已知到未知,是不断探索“深水区”、突破“舒适区”,是置身全球、胸怀天下的深入实践。这样的韧劲与智慧,需要合适的载体去扎实细腻地表达。而《百姓话思想》就是这样记录下了一个个瞬间、一段段心声,描摹出一幅幅动人实景画。

  为什么说它细腻?以百姓为叙事主体,得以保留百姓话语中的灵动真诚和百姓视角中的独特深刻。在《百姓话思想》系列中,出现过很多让人念念不忘的金句。

  《听听,你的声音》中,老人形容长护险护理员:“不是党员的党员,不是干部的干部。”《深蓝梦想》中,洋山四期的建设者说:“你要发展你要创新,必须先要学会革了自己的命。”《屋里屋外》中,亲历南昌路改造变迁的咖啡店业主说:“只有把里面的文章先做好,才能有表面的光鲜亮丽。”

  这些表达都少不了扎实的前期沟通和长时间的采访录制,就是为了在全面了解现场真实情况的前提下,让叙述者在镜头面前最自由、最自然地表达。记者在前期策划和后期编排中,把握叙述话语与报道主题之间的关联,推敲百姓心声与主题思想之间的结合点,最终整合成完整、凝练、步步推进的故事脉络,串成“百姓叙事”的完整实现。

 让百姓话思想走得更远

  2024年推出的《百姓话思想》第五季以“人文之城”为主题,围绕上海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述说一座城市的发展、建设和治理应当为了谁、依靠谁。

  第五季以增强国际传播效果为目标,主题设置上更加明确、凝练、环环相扣;大幅度增加在沪外籍人士的访谈和故事,打通文化隔阂,提升文化认同。讲足球,就有中外球迷,有不同国家的人在上海踢“超级联赛”;讲上海火爆的埃及展,就有埃及专家,有英国游戏制作人,有中国策展人,就是要以故事的互通交融,体现理念的普遍价值和意义。

  同时,第五季注重独特的选题切入角度和纪实的采拍方式,有意识地筛选和跟进“正在发生”的场景。在上海电影节,在国际夏令营,从前期一遍遍联系和筛选拍摄对象,到跟着影迷一天天地跑电影院,跟着国际学生一次次地跑夏令营。即使剪辑成片的或许只有几分钟、几十秒,这些长时间跟拍才获取的鲜活场景,为故事的呈现增添了生动感、丰富度和说服力,更好地体现上海这座城市的实践与人文形象。

  无论是什么样的新闻形式,无论长短,最终考验的还是新闻记者是不是在现场蹲得更久,是不是对主题理解得更深刻。

  2024年11月,上海报业集团旗下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三大报分别强化时政、人文、民生定位,共建、共享、共用全新的新闻客户端。在此三端合一、资源整合的背景下,结合《百姓话思想》五季的摸索和实践,团队成立了“百姓话思想”工作室,搭建热点即时报道与专题深度报道相结合的生产框架,着力打造能够体现中国故事的丰富性、连续性、层次感和包容性的微纪录片精品品牌。

  在上海报业集团全力构建更有效的国际传播体系、探索国际传播新路径的背景下,《百姓话思想》在“Why China·上海之声”外宣项目中发力,力图从百姓视角出发,紧扣城市、发展、深度、未来等关键词,讲述生动鲜活的人文故事,回答“Why China”的发展之问。

  如今,新闻产品正面向更复杂更多元的舆论场,新闻生产正走向更专业更系统的道路。《百姓话思想》的创作实践,也是解放日报在摸索主流媒体守正创新路径的过程中走过的关键之路。

  读懂并呈现给观众一个复杂而深刻的中国,不仅需要理性的头脑,也需要滚烫的初心。面临新的国际形势,处于新的互联网传播环境,愿我们怀有这颗与时代相通的赤诚之心,共同前行。

  (作者:上海解放日报社记者卢芳明;编辑:陈睿、焦若宁;责任编辑:胡慧红、谷泰运)

责任编辑: 普韵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