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精心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报道,把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活动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平实务实、精准精确、高质高效,提前部署策划、精心采写编排,推出一大批高质量、大流量的好文章、好版面、好融媒产品。时政报道突出引领性、展现大气派,重点专题报道突出生动性、提升记忆度,评论理论文章阐释解读快、思想启迪深,融媒产品剪辑见巧思、扩大影响力。
突出引领性 展现大气派
人民日报在头版和要闻版等重要版面版位,精心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纪念活动的时政报道,充分体现党报的站位、格局和作用。
大气版面凸显领袖形象。9月4日,头版以“双行通栏大标题+六行通栏副标题”形式,刊发消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标题下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和检阅受阅部队的两幅照片通栏编排,以明确的视觉中心,呼应报眼位置刊发的纪念大会举行时习近平总书记和各国嘉宾在天安门城楼上的照片,以及版面下方徒步方队接受检阅的场景照,编排庄重宏大,领袖形象突出。版面报头区域和主标题、副标题均套红处理,厚重大气、庄严热烈,营造喜庆氛围。
反响报道彰显思想感染力。人民日报第一时间刊发《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等反响报道,“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说到了我的心坎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激荡起全体人民的民族认同和精神共振”。朴实的话语,真挚的感受,凝聚起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磅礴动力,充分彰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思想感染力。
突出生动性 提升记忆度
重点专题报道是人民日报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好首要政治任务的重要抓手,人民日报推出“微镜头”文章《这一握,情深意重》《习近平总书记同亿万人民共筑新的家国记忆》等报道,在立意上高一层,在层次上深一度,把时政硬新闻写“活”做“软”。
挖掘情感意涵,展现人民情怀。9月5日,要闻2版刊发“微镜头”文章《这一握,情深意重》,选取“握手”这一视角独特且极具感染力的镜头,生动记录习近平总书记与抗战老战士老同志亲切握手的珍贵瞬间,“这一握,情深意重”三次出现,情感层层递进,细节感人至深,从敬重、悲壮、坚定、包容、担当,最终升华为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放大情感意涵,展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人民情怀。
全面立体呈现,营造共情共鸣的氛围。9月6日,头版刊发《胜利日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同亿万人民共筑新的家国记忆》,从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的纪念活动中选取四段时间,既有画面感强的细节描写,又有可感知的情感深化,不仅展现了对抗战胜利的纪念,更将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等融入其中,使文章立意上升到国家和民族复兴以及人类发展的高度。
阐释解读快 思想启迪深
人民日报第一时间在要闻、特刊推出评论理论文章进行深入阐释,把握准、行动快,论述实、效果好。
系列评论+金句快评,提升评论时效性。9月4日至7日,要闻版刊发四篇“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系列评论,既关注抗战精神的传承,又着眼和平与发展的中国担当,全面深入阐释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9月4日特刊一版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提炼6句重点,以金句为题分别展开阐释评论,6篇评论以“短、实、新”的风格,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鲜活生动、通俗易懂的评论语言,既具思想深度,又富传播温度。
关键词+专家解读,新闻和理论有机融合。9月4日特刊四版以关键词解读形式推出整版理论文章,6篇文章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精选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拯救人类文明 保卫世界和平”等6个关键词,从关键词提炼、专家解读、历史与现实结合等三重维度进行学理化阐释,“新闻”和“理论”有机融合,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剪辑见巧思 扩大影响力
人民日报发挥各平台优势,精心推出剪辑精巧、创意独特的融媒体产品,把握“第二落点”,上亿播放量的现象级爆款产品频现,再次印证了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无视频不传播”的特征,有效引领网络舆论。
以人民日报抖音号9月3日发布的《现场视频!习近平同出席纪念大会的各国嘉宾登上天安门城楼》和《主席同志,受阅部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两个视频产品为例,运用时间压缩叙事手法,对直播画面进行剪辑编排,在保持叙事逻辑连贯性的同时,实现单位时间内信息承载量的指数级增长,既满足了网友获取更多信息的需求,也因对直播画面进行的竖屏转换和加入浑厚激昂的背景音乐,引发网友关注,分别收获2.7亿次和3.27亿次播放量,有效扩大了报道影响力。(作者:人民日报社研究部新闻报道业务研究室副主任王向令;编辑:吴宇晨、陈睿;责任编辑:胡慧红、谷泰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