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迎来实施一周年,四川省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刘阳、何思田对12年前曾报道过的花园沟青年川剧团进行回访并向“我在现场”来稿,讲述观察思考。本栏目长期征稿,详细信息附文末。
我在现场丨记者回访,发现情况不太对
本文作者:刘阳 何思田
12年前,我们曾以《12人的小戏台 演绎戏剧人生》报道了青白江清泉镇花园沟青年川剧团辗转乡野、坚持演出的故事。
那时,他们刚刚成为2012年成都市唯一获得文化资金援助的民间草根剧团,带着四五百个传统剧目,在老旧的水碾房里唱着没有台本的“条纲戏”。政府免费提供的演出场地虽然能容纳上百观众,可每天卖出的票不过二三十张,收入大约300元。剧团班主赵小利坦言,如果没有从成都市文化局申请到的4万元援助经费,恐怕早已支撑不下去。

今年,《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迎来实施一周年,他们的现状如何?带着问题,我和“95后”同事何思田开启为期一个月的回访。
(一)
8月20日,我们走进清泉镇敬老院旧址。这里曾是政府免费提供的表演场地,2023年被鉴定存在安全隐患后,剧团便搬离了。
再过几天,这里将被拆除,赵小利与丈夫严西湖正在搬迁物品。尽管赵小利已是电影《活着唱着》中那位入围戛纳、提名金鸡的“明星团长”,眼前的她却默默收拾着道具,神情凝重。
她对我们说,剧团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新场地,演出机会大多依赖清泉镇民生办的推荐与协调。工作人员为他们争取镇上的文艺演出场次,还积极引荐其他镇街的文化负责人,并不断向上反映剧团的现实困境。但提及剧团的未来,她只是摇头不语。
我们站在一旁静静等待。暑气氤氲中,她与丈夫相视一眼,仿佛达成某种默契。随后她转身登上那座即将消失的戏台,清唱了一段《八郎回营》作为无声的告别。
那一刻,12年前的画面与眼前景象重叠。我对何思田说:“妹儿,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条稿件,但对他们,可是真实的生活。”

8月20日,赵小利和丈夫严西湖站在清泉镇敬老院旧址(老剧场)的舞台上清唱。
(二)
9月2日,我们在青白江区委党校的讲台上再次见到赵小利。
这次,她的身份不再是演员,而是受邀为基层干部讲解川剧历史传承的讲师。这也是《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实施后,传统文化走向培训课堂的崭新路径。
上台前,她略显紧张,反复整理手中的讲稿,低声说:“给干部讲课和唱戏不一样。但要让他们明白,川剧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断掉。”课后,几位学员主动上前与她交流。那一刻,她眼中闪过一抹光。
我们不由感叹:“改变,就是从这样一次次‘被看见’开始的。”
2天后,我们跟随赵小利来到崇州的一家茶园剧场。老剧场拆除后,这里成了她和团员张国培“搭班”唱戏的临时据点,15元一杯茶,就能听一下午。台下大多是白发老人,有人跟着锣鼓节奏轻拍膝盖,有人边听戏边啃着馒头。
我们被这一幕打动:“这么热的天,还有这么多老人愿意出门听戏——川剧的根,确实在民间。”但又感到不安:年轻人在哪?这根会不会越来越细?
演出结束后,赵小利坐下来与我们交流。说到剧团至今没有固定场地,她数次哽咽:“我们不图多大场面,就想要一个根。有了根,戏才能传下去。”
(三)
除了赵小利,剧团的其他人怎么样了?
我们率先找到变脸演员唐光全。为了维持生计,他开起了网约车。由于太忙,我们多次联系采访,都被他以“没什么好说”婉拒。
直到9月19日上午,清泉镇文艺汇演后台,我们才第一次见到他。
9月19日,清泉镇文艺汇演现场,唐光全在后台候场。
“有表演我就回来,没表演就出去跑车。”他平淡的话语,道出了民间艺人最真实的日常。而最终说服他接受我们采访的,是“为剧团留点资料”的念头。
登台前,他对我们说:“如果哪天我们能有固定的场地,如果还能走上更大的舞台……”他顿了顿,留下一抹苦笑。
或许在他们心中,剧团的存续远重于个人的表达。当他转身准备上台,那个背影让我相信,他的心一定在舞台上。
清泉镇民生办工作人员彭涛一直心系剧团。自剧团搬离老剧场后,我们见过她打电话为剧团争取演出机会,也见过她带着赵小利前往城厢镇,向当地文化干部推荐:“以后有演出,多考虑考虑他们。”
她没有宏大口号,只有实在的牵线。她说:“能帮一点是一点。”
(四)
采访间隙,演员们邀请我们体验川剧。
赵小利耐心教学甩水袖、走台步,唐光全向我们透露“变脸”中“转身”“拂面”等技巧的节奏要领——一些近乎“行业机密”的入门手法,他们也愿意在拍摄之余细细讲解。这种“教与学”的互动,快速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采访结束后,何思田这个“95后”四川姑娘开玩笑说她已经“学会了变脸和吐火”,年底要表演给部门同事看。我笑她夸张,却也从她眼中看到了某种真实的改变——一个原本对川剧无感的年轻人,如今会为一句唱腔动容,会为一处戏台牵挂。
报道发出不久,赵小利突然打来电话致谢。她说,文章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有相关部门邀请剧团国庆期间在洛带古镇登台演出。虽然这并非一个长期的固定表演场地,她却真切感受到:改变正在发生,川剧的魅力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
那一刻,我们明白:记录与传递,终有回响。

9月19日,成都日报视觉视频中心记者刘阳(左二)、何思田(左一)与赵小利(左4)及剧团部分成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