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全国首次!现场拍到两只放归大熊猫“谈恋爱” | 参评项目 | 消息 (电视) | ||||||||||||||||||||||
字数/时长 | 0时3分50秒 | 语种 | 中文 | ||||||||||||||||||||||
作者(主创人员) | 集体 | 编辑 | 荆岱、李祎 | ||||||||||||||||||||||
原创单位 | 四川广播电视台 | 发布端/账号/媒体名称 | 四川广播电视台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新闻频道《晚报十点半》 | 刊播日期 | 2024-09-03 22:32 | ||||||||||||||||||||||
是否为“三好作品” | 否 | ||||||||||||||||||||||||
采编过程 (作品简介) | 2024年9月2日下午,大熊猫国家公园石棉县管护总站传来消息,经过数月的DNA检测,确认了2024年3月两名巡护员在公益海区域拍摄到的两只求偶大熊猫,是放归的“淘淘”和“华妍”,这也意味着管护总站首次现场拍到两只放归大熊猫相互求偶行为。 得到消息,记者展开更进一步的采访。位于石棉的小相岭栗子坪,是全国三个大熊猫野化放归地之一,我国12只放归的圈养大熊猫里有8只就在这里“重返森林”,那么这个“首次拍到”会不会是全国首次?通过向管护总站采访求证,记者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同时,多路记者还在雅安石棉、成都两地展开进一步采访,通过多个视角延展了新闻内涵,全面展现了这一新闻的看点、价值、意义所在。 | ||||||||||||||||||||||||
社会效果 | 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旗舰代表,“国宝”大熊猫备受关注,大熊猫的野化放归进展更是牵挂人心。在川台大小屏稿件推出过程中,引起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央媒的重视,跟进报道了此事。川台一体策划、多屏分发的稿件也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微博端,自设话题#全国首次拍到野化放归大熊猫约会#等话题阅读量达300万。抖音端,短视频播放量319万,点赞3.5万次,网友留言“家人们谁懂啊,谈个恋爱全程被人围观”。 | ||||||||||||||||||||||||
传播数据 |
| ||||||||||||||||||||||||
初评评语 (推荐理由) | 该消息准确把握了时度效。第一,新闻性强。通过记者第一时间的电话追访、制作,图文+短视频的报道得以当天在全网推出,电视报道第二天推出,占据了融媒体传播先机。第二,意义重大。“全国首次现场拍到两只放归大熊猫相互求偶行为”具有突出新闻价值,表明两只放归大熊猫不仅成功融入当地种群、具备在野外生存的能力,还能够互相求偶、参与交配繁殖,证明大熊猫野化放归行之有效,对这项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技术支撑,更代表着该发现是大熊猫保护科研技术的重大突破。第三,内容丰富。图文、短视频以及电视端的组合式报道,发挥了多种传播介质互相补充的长处,使得新闻信息量大、内容有看点、有情绪、有细节,条理清晰、生动有趣。第四,关注度高。大熊猫主题向来是公众关注度高的内容,记者很好地抓住时机,通过团队在全网呈现,产生了正面积极良好的宣传效果。 | ||||||||||||||||||||||||
集体人员名单
作者(主创人员):先俊逸、王嘉妮、邓婕、凌珂、武力、张耀春、王茂羽、李琰、史晶 |
pagebreak
全国首次!现场拍到两只放归大熊猫“谈恋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