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甘肃引导青年学子扎根西部创大业 | 参评项目 | 消息 (报纸) | ||||||||||||||||||||||
字数/时长 | 976 字 | 语种 | 中文 | ||||||||||||||||||||||
作者(主创人员) | 王斯敏、马姗姗、王冰雅 | 编辑 | 集体 | ||||||||||||||||||||||
原创单位 | 光明日报社 | 发布端/账号/媒体名称 | 光明日报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头版(要闻01版) | 刊播日期 | 2024-08-28 | ||||||||||||||||||||||
是否为“三好作品” | 否 | ||||||||||||||||||||||||
采编过程 (作品简介) | 我国西部常年承受着“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流失之痛,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曾多次就青年学子建功西部作出重要指示。光明日报长期关注青年思想、就业等问题。当了解到“超半数甘肃高校毕业生建功西部”这一重要新闻线索后,报社编委会旋即组织记者深入调研采访,走访政府、高校、企业及大量师生,获取了丰厚的一手资料。写作中,不仅通过形象的今昔对比呈现了“俊才西北栖”这一重要变化,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学子扎根西部、报效祖国的精神风貌,还深入挖掘变化的内在动因,从厚植家国情怀、科学设置专业、提供发展平台等方面,对进一步做好西部人才“引育用留”工作提供有益借鉴。稿件由社长兼总编辑牵头反复打磨、精编,在头版头条及时刊出。 | ||||||||||||||||||||||||
社会效果 | 稿件刊出后引起强烈反响,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经济网、中国青年网、凤凰网、中国教育新闻网等新闻网站,以及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甘肃省教育厅等政务平台广泛转发,“超半数甘肃高校毕业生选择西部就业”“俊才西北栖”等话题引发热烈讨论。甘肃等省区组织部门就此开展专题学习。以该消息为基础,光明日报精心撰写了更为详实的内参专报,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强、蔡奇、丁薛祥、李书磊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批示。其后,中宣部要求各媒体开设“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专栏,加强对青年扎根西部的引导和报道。各主流媒体均开设专栏,多角度深入报道广大青年扎根西部的火热实践。多所高校反映,受到感召加入“西部计划”、奔赴西部就业的学生大幅增加。 | ||||||||||||||||||||||||
传播数据 |
| ||||||||||||||||||||||||
初评评语 (推荐理由) | 主题意义重大。这篇消息抓住了西部人才状况的新动态新趋势,对于有效引导青年学子扎根西部、建设西部有着重大的时代意义。 强烈的新闻敏感。这篇消息敏锐地关注到从“孔雀东南飞”到“俊才西北栖”这一重要变化,充分挖掘事实,开展深入报道,体现了记者强烈的新闻敏感。 解读精准深入。这篇消息既关注整体趋势,也聚焦个体故事,在充分报道青年学子扎根西部表现的基础上,没有停留在表象层面,而是深入挖掘内在动因,兼具专业性和可读性,“外行不觉深,内行不觉浅”。 行文鲜活考究。标题抓人,通过意象鲜明的对比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行文既蕴含丰富的信息量和生动的故事性,又将新闻的鲜活性和历史的纵深感巧妙融合,在短小精悍的同时又意蕴悠长。 | ||||||||||||||||||||||||
集体人员名单
作品标题:甘肃引导青年学子扎根西部创大业
编辑:常戍、丰捷、谢文、雷柯、殷泓、郝泽华、张淼、包晗、李鸾 |
pagebreak
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朝“俊才西北栖”
甘肃引导青年学子扎根西部创大业
超过半数甘肃高校毕业生选择西部就业
本报兰州8月27日电(记者王斯敏、马姗姗、王冰雅)“‘天南海北’我都去,就是不去‘新西兰’。”(“天南海北”指天津、南京、上海、北京,“新西兰”指新疆、西藏、兰州)很长时间是西部学子就业的选择。如今,这一现象已被打破——超过半数甘肃高校毕业生选择建功西部。
甘肃省教育厅发布的数据显示:兰州大学超过一半的研究生毕业后扎根西部;甘肃政法大学法学院85%的毕业生选择留在西部;河西学院在新疆实习支教人数、就业创业人数“双过万”……
2008年7月,西北师范大学对口支援阿克苏地区基础教育,成为疆外第一所大规模开展实习支教的大学。此后,更多甘肃高校加入进来。
“为什么那么多甘肃学子愿意留在西部?这与学校厚植家国情怀密不可分。”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占仁表示。
在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每年新生都会迎来重要一课:聆听我国草业科学奠基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任继周院士的故事。任老青年时从南京奔赴兰州,今年已满百岁,仍每天工作5个小时……
“任老的家国情怀深深打动了我,这才是大写的人生!”研究生张丽感动不已。
“学院常用西部热土上那些奉献者、建设者的事迹教育我们。正是这样的精神感召,让我们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河西学院2007届毕业生、在新疆温宿执教17年的魏福胜感慨。
“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甘肃教育界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上好“大思政课”。
为了学子们能在西部大展身手,甘肃各高校按照西部发展需求设置学科。“西部有沙漠、高原、冻土、冰川等多样地貌特征,这是学科发展的巨大宝库。我们就是要将区域禀赋转化为人才培养的特色。”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认为。
“学校曾给新疆一家大型企业一次性完成‘千人订单’。西部能源丰富,我们将专业对标产业,为企业量身培养急需人才。”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程小红介绍。
西部各省区千方百计为学子们提供施展才干的平台,也是“孔雀”不再“东南飞”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西部各省区着力在人才服务和保障上下功夫。新疆实施“天池英才”引进计划;宁夏送出科研资助“大礼包”;青海制定配偶就业优惠政策……
“人才政策含金量高,我们才能心无旁骛、放开手脚干事业。在西部这片干事创业的沃土上,我找到了价值感和成就感。”投身宁夏教育事业的兰州大学博士毕业生贾陈亮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