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里斯本丸”沉船事件英军战俘后代东极岛“寻亲” 续写永不沉没的情谊

2025-10-21 15:36:01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推荐表 

标题

“里斯本丸”沉船事件英军战俘后代东极岛“寻亲” 续写永不沉没的情谊

作品类别

新闻摄影 _组照

作者

集体

编辑

集体

原创单位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发布端/账号/

媒体名称

浙江日报

刊播版面

(名称及版次)

《浙江日报》第9版

刊播日期

2024-06-19

所配合的

文字报道标题

 

是否为“三好作品”

采编过程

(作品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关心浙江舟山渔民救援二战英军战俘的事迹。2022年,他专门复信“里斯本丸”号船英军战俘幸存者家属,强调中英两国人民在战火中结下的情谊永不褪色。2024年6月,浙产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在第26届上海电影节进行了全球首映,英军战俘后代受邀参加上海电影节和前往舟山东极岛。浙江日报记者在2023年赴英国采访英军战俘后代后,再次辗转上海、舟山两地,通过跟拍采访英军战俘后代,记录下了这一组深情感人的摄影专题。该专题既反映了1942年英军战俘在中国渔民的帮助下得以生还的历史事件,也记录了英军战俘后代来到东极岛,寻访亲人遗迹、重温历史的场景,体现出中英两国人民在战争年代建立的深厚情谊。

社会效果

这组摄影专题报道播发后,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稿件发布后,全网24小时获得百万+播放量,许多读者通过不同的渠道表达了对历史真相的关注和对英雄的敬仰。特别是对于年轻一代,这篇报道不仅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激发了他们对和平与友谊的珍视。 此篇报道被中央网信办评为“2024年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报道还引发了中英两国媒体的关注,进一步推动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此外,舟山东极岛当地政府和社区也受到了鼓舞,纷纷表示将继续保护和传承这段历史,推动红色旅游发展。总的来说,这篇报道不仅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也在当今社会中传递了和平、友谊和人道主义精神。

传播数据

新媒体传播平台网址

1. https://mepaper.zjol.com.cn/szb/zjrb_hd.html?theDate=2024-06-19&layout=8 

2. 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2826146&language=en 

阅读量(浏览量、点击量)

 

转载量

 

互动量

 

 

初评评语

(推荐理由)

这是一组极具感染力与历史厚度的新闻摄影作品。作者以敏锐的新闻视角、诚挚的人文情怀,观察、纪录、捕捉了二战英军战俘后代跨越时空来到浙江舟山东极岛“寻亲”的一个个关键瞬间,将80多年前中英两国人民在战火中遭受的巨大苦难、进行的殊死搏斗、结下的深厚情谊,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光互影中生动定格。这组新闻摄影作品对铭记历史记忆、祈祷世界和平、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具有独特价值。

pagebreak

集体人员名单

作品标题:“里斯本丸”沉船事件英军战俘后代东极岛“寻亲” 续写永不沉没的情谊

作者(主创人员):

李震宇、孙潇娜、黄宁璐

编辑:

秦军、尤畅、郎豫风、金振东

  pagebreak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文字稿

  作品标题:“里斯本丸”沉船事件英军战俘后代东极岛“寻亲” 续写永不沉没的情谊

  6月18日下午,位于舟山东极海域的“里斯本丸”沉船遗址,一艘白色船艇缓缓停泊,10余位“里斯本丸”沉船事件英军战俘后代站在船尾,将手中的白色花瓣撒向大海。望着眼前这片先人长眠的海域,他们泣不成声。

  参加完浙产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全球首映后,17日,10余位英军战俘后代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东极岛。他们中有的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的是尚未成年的孩子,此番远渡重洋而来,不仅是为了缅怀他们的先辈,也是为了感恩82年前那些勇敢伸出援手的东极渔民。

  走进东极岛上的“里斯本丸”营救事件纪念馆,那段82年前的历史清晰地呈现在英军战俘后代们的眼前——1942年10月,日军征用“里斯本丸”号客货船押运1800多名英军战俘从香港前往日本,途经舟山附近海域时被美军击中,最终843名英俘遇难,384名英俘被当地渔民舍命救起。

  “我的父亲去世前一直跟我说,舟山渔民是真正的英雄,他们不顾自己安危,奋力营救英军战俘。”“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幸存者莫利的女儿维尼,看着父亲当年被关押的狭小船舱模型,和东极渔民给获救英军送饭菜的篮子,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勇敢的东极渔民,我的父亲不可能活下来,那就没有现在站在这里的我。”

  得知此次跨越万里而来的英军后代中有一名14岁的小朋友,今年12岁的俞璐璐自己动手做了一份海螺哨子的礼物,并亲手将礼物送出。两个小朋友还交换了联系方式。俞璐璐的曾祖父是当年参与救援的东极渔民之一。

  在岛上的一家民宿里,随着《友谊地久天长》的歌声响起,渔民后代为英军战俘后代端上一碗碗冒着热气的番薯汤,这正是当年救援渔民为被救起的英军战俘准备的饭食。一碗番薯汤,甜到了两国人的心里。

  我们可以遥见——这段永不沉没的情谊,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图片分说明:

  1、6月18日,英军战俘后代抵达沉船遗址海域,举行悼念活动。维尼太太和“里斯本丸”沉船事件民间纪念活动志愿者吴似真紧紧相拥。

  2、6月14日上午,浙产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在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举行全球首映。

  3、6月14日上午,观影现场,英军战俘后代在电影放映至动情处时,潸然泪下。

  4、英军战俘后代望着眼前这片先人长眠的海域潸然泪下。

  5、维尼太太向记者展示他父亲丹尼斯·莫利15岁时的照片。

  6、在东极岛上的“里斯本丸”营救事件纪念馆内,英军战俘后代凝视着“里斯本丸”沉船模型,内心百感交集。

  7、夜幕降临,在东极岛上,英军战俘后代和渔民后代亲切交谈,互留联系方式。

责任编辑: 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