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别了,“女皇陛下” | 参评项目 | 消息 (新媒体) | ||||||||||||||||||||||
字数/时长 | 914 字 ; 0时0分0秒 | 语种 | 中文 | ||||||||||||||||||||||
作者 (主创人员) | 董柳 | 编辑 | 林洁、黄丽娜、陈婉允 | ||||||||||||||||||||||
原创单位 | 羊城晚报 | 发布端/账号/ 媒体名称 | 羊城晚报·羊城派客户端 | ||||||||||||||||||||||
刊播日期 | 2024-07-10 21:09 | ||||||||||||||||||||||||
作品网址 | https://6nis.ycwb.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10059/52799138.html?isShare=true | ||||||||||||||||||||||||
是否为“三好作品” | 否 | ||||||||||||||||||||||||
采编过程 (作品简介) | 2024年5月,记者从长期保持联系的香港律政司获悉,该司起草的《2024年成文法(杂项规定)条例草案》将二读。记者从草案中发现:存在了许多年的“女皇陛下”“总督”等字眼将从多条香港法例中删除。记者意识到,香港在经历“修例风波”及“反中乱港”等严重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的事件后,思想文化、法律制度上的“去殖民化”意义重大,遂联系律政司,紧盯律例修改的重大节点。 2024年7月10日,草案获香港立法会三读通过,记者迅即采访主管该事务的香港律政司副司长张国钧和最早提出“加快完成本地法律‘去殖民化’”建议的香港立法会议员陈曼琪。为确保报道准确,记者将稿件发给香港律政司审校了一遍。该独家消息当天客户端首发,次日报纸刊发。 | ||||||||||||||||||||||||
社会效果 | 这篇消息对香港法律制度“去殖民化”的历史性一幕作了独家报道,受到业界专家、媒体同行、社会、网友等的广泛好评。报道展现了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在法律制度上“去殖民化”的重大成果,对于促进香港坚持“一国两制”、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具有积极意义。 该消息在羊城晚报客户端内的阅读量超过17万,在羊城晚报官方微信号上的阅读量为1.2万,并被光明网、“中国新闻社”官微(该文阅读量3.5万)、“中国新闻网”视频号(转赞评3.8万)、法治日报官网、环球网、南方+、金羊网、新京报、“观察者网”微信公众号(该文阅读量10万+)、“学习强国”等众多媒体(平台)转载,并被长江日报等媒体作为(视频)评论素材。 | ||||||||||||||||||||||||
传播数据 |
| ||||||||||||||||||||||||
初评评语 (推荐理由) | 这篇消息把准香港律例修改获三读通过这一重大节点,敏锐地捕捉住了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在法律制度上细微且重大的变化,记录了在多条香港法例中存在了许多年的“女皇陛下”“总督”等字眼退出香港法律舞台的历史性一幕,宣告了香港推进法律制度“去殖民化”的历史进程,是对重要历史事件的独家且重要的记录,对于促进香港坚持“一国两制”、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具有积极意义。 报道时效性强、受访对象身份权威,采写精良、标题抓人,文字有张力、传播效果好,是继新华社报道香港回归的名作《别了,“不列颠尼亚”》之后的又一篇反映香港社会变迁标志性事件的力作。 | ||||||||||||||||||||||||
pagebreak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二维码
别了,“女皇陛下”
pagebreak评委会评委推荐语
别了,“女皇陛下”
此消息聚焦香港法律制度变革,敏锐捕捉到香港立法会三读通过《2024 年成文法(杂项规定)条例草案》这一关键节点,宣告 “女皇陛下” “总督”等殖民色彩词汇退出香港法律。报道立意深刻,敏锐记录香港回归后法律制度“去殖民化”关键进程,有力彰显“一国两制”稳步推进。时效性强,标题吸睛且直击主题,文字凝练有力量。报道一经刊发,被众多媒体广泛转载,在业界与社会收获赞誉。(中国妇女报社网络运营中心主任谢威)
pagebrea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