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微观察·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 “必须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

2025-10-22 09:37:29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微观察·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 “必须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

参评项目

重大主题报道 (报纸)

字数/时长

2887 字 

体裁

通讯  

语种

中文

作者

(主创人员)

杜尚泽、刘志强

编辑

集体

原创单位

人民日报社

发布端/账号/

媒体名称

人民日报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要闻1版转要闻2版

刊播日期

2024-11-02

是否为“三好作品”

采编过程

(作品简介)

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班开班式上释放重要讯息。文章立足重大历史时刻,及时、系统、深刻捕捉到重大政策信号,传递了信息量丰富、指向鲜明的独家信息,为全党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提供了重要学习遵循。 在历史关键节点,文章将习近平总书记改革思想与新时代改革实践相贯通,站位高远、视野宏阔、逻辑缜密、论述精当、语言鲜活,具备很强的思想性、故事性、可读性,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社会效果

文章刊发后,在舆论场迅速形成传播强势。国内各大网络媒体、商业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等在显著位置转载,产生刷屏效应。人民日报传播矩阵根据稿件制作《习近平谈“两个毫不动摇”:不要搞孰轻孰重》《这篇文章,透露了改革的几个重要信号》等形式多样的融媒产品。多个平台摘发后进行二次创作,外媒也及时跟进解读。全网综合阅读量超1亿次,成为时政报道守正创新融合传播的范例。 多地省区市领导班子组织学习研究。文章及系列融媒作品引发热议。“以一往无前的胆魄和勇气,创造新的历史”“事虽难,做则必成”……网友留言奋进向上,聚起改革正能量。

传播数据

新媒体传播平台网址

1. 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7208842-500005885459 

2.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2009544533439743643&item_id=12009544533439743643&reedit_timestamp=1730520657000&to_audit_timestamp=2024-11-02%2012%3A10%3A57&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t=1730587579492&showmenu=false&ref_read_id=127d95c6-3660-4ab9-b821-b2ea52fd6580_1746458981386&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copylink 

3. https://www.ccps.gov.cn/xtt/202411/t20241102_165057.shtml 

阅读量(浏览量、点击量)

1亿

转载量

1245家

互动量

220余万

 

初评评语

(推荐理由)

这篇“微观察”稿件作为重大历史时刻的重要发声,切口准、表达活、分析深,准确把握并释放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信号,生动立体贯通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思想,实现了“寓理于事”“情理交融”,以高出一筹的站位和水准成为一部有分量的精品力作。报道推出后传播广泛,为广大干部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踔厉奋发再续改革新篇,明晰了方向。

 

微观察·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 “必须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

集体人员名单

编辑:

彭俊、王斌来、李仕权、王军、许诺、张帅祯、栾心怡、蒋雪婕、祁嘉润、张安宇

pagebreak

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征之一。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百天之后,10月2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一段“摸着石头过河”的论述发人深思。

“有些人讲,都什么年月了,还搞摸着石头过河,不是保守、胆小吗?”

“熟门熟路的改革,就像在游泳池,标着线,哪儿是浅水区、哪儿是深水区一目了然。到湍急的河里,不得摸着石头过河?并不是说改革开放搞了几十年了,现在什么问题都摸清楚了。如果都摸清楚了还要什么改革呢?”

这番话似曾相识。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地方考察到了广东,总书记就明确:“不能说改革开放初期要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再摸着石头过河就不能提了”。

既有关键处落子,也有全局上谋划。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一个重要的改革方法论,也是我们取得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就是“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二者结合起来,体现的正是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一治国理政重要原则,有着多重现实指向。

这是出于对世情国情的深刻洞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就如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区拔节生长,一座现代化新城矗立于燕赵大地,这是前所未有的创举!

这是出于对新时代改革开放开创全新局面的准确把握。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至今扩展到全国22个自贸试验区;党的二十大以来9场区域发展座谈会密集召开,一域接着一域的改革探索,彼此交映、连点成面……改革之所以实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之所以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正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

这也是出于对新时代改革方位的科学审视。改革进入了攻坚期、深水区,必然遭遇各种“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如何“在破立统一中实现改革蹄疾步稳”?如何在“利益格局调整的过程”中凝聚共识、形成合力?面对“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比过去要求更高了”的改革,必须“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系统布局、谋定而动”。

顶层设计更重系统思维、整体战略,摸着石头过河更重敢闯敢试、基层探索。“必须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这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升改革的凝聚力、推动力、落实力的必然选择。

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两个词。

一个词是“两手并用”。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也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总书记深刻指出:“对于胸有成竹的、思虑缜密的,那就要搞顶层设计;对于心里没底的、还不成熟的,就摸着石头过河,这两件事要‘两手并用’。”

改革是一场充满未知的求索。“两手并用”的统筹,蕴含着对“知”和“行”的协调。看准了的,“要下决心推进”。“看得还不那么准、又必须取得突破”的呢?既不能裹足不前,又不能盲目冒进。这些年,一系列重大改革通过试点探索形成了可复制经验,进而上升为制度性成果,最终大范围铺开。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这样“积小胜为大胜”。

一个词是“先立后破”。

改革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历史行进到此时,关于破与立的优先序,既事关顶层设计的运筹摆布,也牵涉摸着石头过河的步骤章法。总书记看得透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更应突出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各项改革举措都要充分论证、精心设计,深入开展风险评估,把握好时度效。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而且要立得稳、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坚决破、彻底破,在破立统一中实现改革蹄疾步稳。”

“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可从一项项制度、一个个领域见微知著,更要在“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这个力量视角中去把握。

改革的合力,来自上下同心的众志成城。

“改革戏必须大家唱”,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时就常告诫大家,我们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搞改革是搞不成的。当年在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科技特派员制度铺开,无不萌发于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三年多前到那里考察,总书记就颇为感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我们推进改革要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统一”。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小岗探路、深圳试水、浦东闯关、前海开发、雄安启航,哪一个不是靠上下同心迸发出的磅礴之力?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要看到,改革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团结一致攻坚克难。”

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总书记期许涌现更多的“敢为人先”:“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有贡献的。”中国粮食“二十连丰”,中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居全球第一,高铁、邮轮、大飞机、空间站……广袤大地迸发着创新创造的活力。

改革的合力,来自远近叠加的浩荡之势。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谋划长远的政党。“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党的二十大后,从擘画中国式现代化的时间表、路线图,到敲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纲领,顶层设计着眼于民族复兴伟业,挥就气势恢宏的大手笔。

大手笔,大格局。其中有改革方法论,有改革的重点要点,有改革的步骤章法,也有改革的精神气质……正所谓“立治有体,施治有序”。而诸多事项无不指向于一条,如何守正、如何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将守正创新定义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强调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守正才能保证创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只有持续创新才能更好地守正”。善于从历史教科书中汲取智慧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改革不是改旗易帜。我们改革中必须坚持一条,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改。”

什么是不该改的?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以及配套制度都很成熟了。新中国成立75年,人大70年、政协75年,还需要大改吗?再改改到哪去?不能为改而改,不能稀里糊涂地改。”

什么是不能变的?就拿经济体制改革来说,比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回忆了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准备工作中,这句话历经长时间讨论的出炉过程,强调“这一重要论断是非常关键的”。再比如,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一以贯之。总书记也回应了那些试图分出二者轻重的关切:“没有单打一,没有一点论,这一点什么时候都没有动摇过。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不要搞孰轻孰重。”

这些不能动辄改、不能轻易变的,也都是历经反复摸石头,最终以顶层设计的方式夯实的。总书记作出判断:“改革推进到今天,在改革顶层设计方面,我们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大盘子。”

改革没有完成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列出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计划到2029年新中国成立80周年时完成任务。矢志复兴的民族,在顶层设计框架下摸着石头大胆地试、勇敢地闯,一步步向前蹚。

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须“要以一往无前的胆魄和勇气”,必然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这些收获于历史砥砺中的一往无前,也必将创造新的历史。

 

评委会评委推荐语

这是一篇基于高度的新闻敏感而写就的重大时政新闻精品。文章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强烈的政治敏锐性,捕捉到“必须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这一来自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释放的重大信息,并将这一信息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断和新时代深化改革实践结合,从方法论角度清晰地阐释了党中央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逻辑。文章在学习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时刻以独家新闻方式推出,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读者把握全会精神提供了一把“钥匙”,回答了深化改革要怎么干的提问。文章站位高、视野宽,文风朴实、简洁精当,是时政新闻报道守正创新的样板。(辽宁省记协主席丁宗皓)

责任编辑: 陈梦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