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我的名字叫“国庆” | 参评项目 | 融合报道 (新媒体) | ||||||||||||||||||||||
字数/时长 | 0时17分13秒 | ||||||||||||||||||||||||
主创人员 | 集体 | 编辑 | 集体 | ||||||||||||||||||||||
原创单位 | 人民日报社 | 发布平台 | 人民日报客户端 | ||||||||||||||||||||||
发布日期 | 2024-09-30 16:18 | ||||||||||||||||||||||||
作品链接 | 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6797502-500005801657 | ||||||||||||||||||||||||
入选“三好作品” | 否 | 入选“我的代表作” | 否 | ||||||||||||||||||||||
采编过程 (作品简介) |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新媒体中心及陕西、云南、浙江分社推出融媒体产品《我的名字叫“国庆”》,由1部微纪录片和3篇报道构成。作品记录西安国庆全家福照相馆,体现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嘉兴国庆村的山乡巨变,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普洱国庆古茶山,制茶技艺代代传承,从3个角度立体呈现75年的厚重与生动。为拍摄国庆全家福照相馆,记者3次从北京到西安登门拜访;在国庆村,记者详细梳理数万字村志,冒着40℃高温深入码头、物流园调研;在国庆古茶山,辗转飞机、火车、汽车、徒步,翻山越岭一整天才能到达。记者在采编各环节增强“四力”,挖掘出许多感人细节,提高了微纪录片的内容饱和度。 | ||||||||||||||||||||||||
社会效果 | 截至2024年10月7日,人民日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播放量达4723万,全网首页首屏重点推荐,多家视频平台首页推荐。#我的名字是国庆#、#以国庆命名是中国人特有的浪漫#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三和第九位,阅读量超3532万。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配发英文字幕,通过海外渠道广泛传播。 落地银幕屏幕,实现两个突破:微录片先导片在全国5738个影厅上线排播22万场;微纪录片登录IPTV、互联网电视,在31省份有线电视“免费专区”栏目首屏上线,覆盖超7亿用户。在人民日报重要版面刊登3篇报道,人民日报客户端单篇最高阅读量超230万。 获国家广电总局2024年度优秀微电影奖、中央网信办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奖。 | ||||||||||||||||||||||||
传播数据 |
| ||||||||||||||||||||||||
初评评语 (推荐理由) | 以“国庆”为名,是中国人特有的浪漫,更是深厚的家国情怀。这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作品,新闻性强、融合效果好。作品整合全媒体传播资源,将报、网、端、微、屏与电影银幕、电视屏幕对接,实现新的跨界融合传播。人民日报社多部门单位记者,前往三地采访拍摄,实现策划源头、创作过程、推广渠道的全周期融合。记者与采访对象同劳动,深入践行“四力”。作品突出“短、实、新”,情感充沛,生动讲好普通人家与国的故事。 | ||||||||||||||||||||||||
集体人员名单
作者(主创人员): 刘阳、刘畅、黄超、张璁、史一棋、何思琦、程龙、李卓尔、闫伊乔、杨昊、杨文明、张丹华、窦皓、安然、陈相如、赵雅娇、赵明琪、刘若轩 |
编辑: 张毅、刘晓鹏、廖文根、冯春梅、赵婀娜、张意轩 |
pagebreak

作品二维码
评委会评委推荐语
这是一件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融媒佳作。作品通过西安国庆全家福照相馆里的幸福故事、嘉兴国庆村的变迁故事和普洱国庆古茶山的传承故事,用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庆”做红线,讲述了普通群众深厚的家国情怀,反映了新时代新征程国家进步和人民幸福。作品以小见大、生动感人、制作精美,新闻性、故事性和艺术性兼具,推出后反响热烈、海内外传播广泛,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曹阳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