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探月的脚步从未停歇

2025-10-22 09:28:02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探月的脚步从未停歇

参评项目

典型报道 (新媒体)

字数/时长

1718   0时0分0秒

体裁

新闻访谈  

语种

中文

作者

(主创人员)

集体

编辑

集体

原创单位

新华网

发布端/账号/

媒体名称

新华社客户端等

刊播日期

2024-09-24 13:24

作品网址

1.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203774?d=134da1c&channel=weixin&time=1746954642686 2.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61cb9bb3603eb5790bcc3034f5a88179×tamp=89768 3.https://m.weibo.cn/status/5082182618188054?sourceType=weixin&from=10E9395010&wm=9006_2001&featurecode=newtitle&s_channel=4&s_trans=6137125864_5082182618188054&jumpfrom=weibocom

是否为“三好作品”

采编过程

(作品简介)

1、创新航天成就报道新样态,用正能量榜样澎湃大流量。该节目对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进行深度访谈,在新中国成立 75周年前夕播发,让科技报国奋斗故事多次登上热搜、热榜,充分激发网友爱国热情,成为航天成就、典型人物报道的一大创新,全网浏览量超1.1亿。 2、用新视角讲好新时代奋斗故事,凸显时代情绪。以贴近青年网友接地气的语态,深度解码令世界惊叹的探月工程何以成奇迹的真实逻辑。 3.新模式传播,激发民族自豪感,汇聚澎湃动力。创新 MR演播技术营造沉浸式体验辅以 3D 动画图解,让大国工程诞生过程更加可观可感。用长视频+海报+文字+短视频+社交话题+专题页等多形态、多渠道传播,激发自豪感、爱国情。

社会效果

产品被全网置顶展示,新华社、新华网全端口播发并在重点位置突出展示;腾讯、新浪、搜狐、网易等多家网络平台转载,部分内容被翻译成外文对外传播。多条短视频登上抖音热榜,1条微博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三名,系列产品在新华社、新华网B站阅读量超20万。全网传播量超1.1亿次。

传播数据

新媒体传播平台网址

1. 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203774?d=134da1c&channel=weixin&time=1746954642686 

2.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61cb9bb3603eb5790bcc3034f5a88179×tamp=89768 

3. https://m.weibo.cn/status/5082182618188054?sourceType=weixin&from=10E9395010&wm=9006_2001&featurecode=newtitle&s_channel=4&s_trans=6137125864_5082182618188054&jumpfrom=weibocom 

阅读量(浏览量、点击量)

1.1亿

转载量

569家

互动量

10万+

 

初评评语

(推荐理由)

2024年,嫦娥六号携带人类首份月背样本成功返回,点燃网民对航天科技的热情。该访谈节目立意高远、制作精良、叙事生动,访谈视角立体、丰富、多元。通过创新报道样态、用新视角和新模式讲述“嫦娥六号”背后总师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在全网激发民族自豪感,汇聚澎湃动力。

 

集体人员名单

作者(主创人员):

车玉明、李晓云、李由、许丹睿、蔡金曼、徐可、刘厦、刘袁媛

编辑:

李何铭、彭雨荷、赵鹏、高民辉、王小骥、东子寒、邓豪俣、张未、李仪、杨璐

pagebreak

作品二维码

 

评委会评委推荐语

作为《大国总师》开篇之作,此文专访嫦娥六号总设计师胡浩,揭秘中国嫦娥不平凡的探月之旅,呈现了中国探月工程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奋斗与创造历程,展现了中国探月从“跟跑”到“领跑”跃迁进程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求索精神。该访谈立意高远、制作精良、叙事生动,推出后社会反响强烈,充分激发了网友的爱国热情,成为航天成就、典型人物报道的一大创新。(河南日报总编辑孙德中)

责任编辑: 陈梦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