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同望千年雪:跟随总书记,在殷墟寻找中华文化密码

2025-10-27 14:55:17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同望千年雪:跟随总书记,在殷墟寻找中华文化密码

参评项目

重大主题报道 (新媒体)

字数/时长

0时13分19秒

体裁

新闻纪录片  

语种

中文

作者

(主创人员)

邢志刚、柯荣谊、张霄、彭译萱、葛天琳

编辑

何娜、张若琼、李畅翔

原创单位

中国日报社

发布端/账号/

媒体名称

中国日报网、客户端等

刊播日期

2024-02-26 11:35

作品网址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402/26/WS65dc06eea3109f7860dd2e7d.html

是否为“三好作品”

采编过程

(作品简介)

深入调研,夯实内容根基。查阅权威考古资料,联合安阳市文物局、甲骨文研究专家等专业力量,全景式回溯商代文明。实地走访殷墟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及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沉浸式调研确保内容权威性、科学性。 创新表达,跨越时空对话。突破传统历史题材叙事,构建古今情感共振的叙事主线。带领观众在遗址探访、文物解读、实验室互动,将宏大文明命题转化为可感可知的个体体验,“小切口”诠释“大文明”。 权威支撑,融合多元视角。特邀考古学家、历史学者把关内容,确保学术严谨;复现考察路线、对话亲历者,深度解读殷墟青铜器、甲骨文等物质遗产,融入安阳师范学院实验室的数字化创新实践,实现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当代路径。

社会效果

一是全媒矩阵引爆传播声量。通过立体化传播矩阵,覆盖超4500万受众。微博话题#你拍的雪甲骨文也有写#以“古今同框”的创意互动登顶热搜,阅读量达2300万,中国气象局、共青团中央等政务账号及多地媒体接力转发。 二是文化认同凝聚民族精神。以“情感共鸣”为突破口,让甲骨文从学术符号变为情感纽带,激发观众对中华文明的情感归属,有效传递“文化强民族强”的中国叙事,推动文化遗产教育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课堂,彰显“以文化人”的深层价值。 三是社会效益赋能文明传承。以年轻化语态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跳“甲骨文广播体操”等场景成为网络热议素材,带动青少年群体关注考古专业;对殷墟考古现场的真实记录,为文化遗产保护营造社会共识。

传播数据

新媒体传播平台网址

1. https://weibo.com/1663072851/5005604604872322 

2. https://mp.weixin.qq.com/s/eLHjPgeYMu7EQExOI7KDng 

3.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402/26/WS65dc06eea3109f7860dd2e7d.html 

阅读量(浏览量、点击量)

4500万

转载量

1.2万

互动量

150万

 

初评评语

(推荐理由)

该纪录片以其“专业深度+情感温度+传播广度”的创作范式,为重大主题报道提供了破圈样本,彰显主流媒体在文明传承与国际传播中的使命担当,具备显著的示范价值与标杆意义。 主题重大。纪录片通过回访总书记的殷墟考察之行,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高度重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彰显了文化自信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以小见大。纪录片从“一场穿越三千年的雪”出发,通过两个现代人的视角探访历史,与古人对话,将抽象的历史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故事。例如,通过两人想象商代人用甲骨文记录雪花飘落和夕阳西下的情景,探讨了文明探源、对于新时代个体的意义,让观众感受历史的厚度和总书记嘱托的温度。 精耕细作。纪录片精雕细琢每一个镜头语言和画面表达,通过有质感、有情感的视觉呈现清新温暖的故事,被观众誉为“新媒体细糠”,是当下碎片化传播时代的一股清流。

pagebreak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二维码

 

责任编辑: 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