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企业不过80人 一张作业票要20多人审签

2025-10-28 09:58:28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企业不过80人 一张作业票要20多人审签

参评项目

消息 (报纸)

字数/时长

779  

语种

中文

作者

(主创人员)

刘向伟、罗帆、骆倩倩

编辑

俞晓东、范荣义

原创单位

中国应急管理报社有限公司

发布端/账号/

媒体名称

中国应急管理报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四版

刊播日期

2024-12-24

是否为“三好作品”

采编过程

(作品简介)

一、发掘典型,明确定位。记者在跟随地方应急管理部门赴企业执法检查中发现此典型问题。记者快速成稿,第一时间传给编辑部。编辑收到该稿件后,快速明确了“反对形式主义”的定位,将其作为重点稿件处理,配发评论。 二、深入采访,落实细节。记者对多方采访,对稿件细节反复丰富、核实。编辑指导记者对作业票的产生原因、具体表现、使用情况等进行深入挖掘。 三、提炼主旨,突出主题。对稿件的编辑过程,体现了“精耕细作、去芜取菁”,使主旨更加清晰,同时在配发的评论中直接点出“作业票背后反映的是管理问题”。 四、反复斟酌,字字推敲。这篇稿件前后经过9次修改,确保每句话都是最精炼的表达,在清晰表达主旨的同时,也给整改指明了方向。

社会效果

该报道在中国应急管理报刊发后,又在中国应急管理报社有限公司所属新媒体平台转发,引起强烈反响,累计阅读量超过40万。网友在评论区热议“责任落实虚化”问题。多名相关领域专家强调科学管理和严肃追责的重要性。 报道后续又被百度、新浪、搜狐、bilibili等多个平台转发,且被多个相关行业协会、企业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转发,起到了曝光类报道警示、提醒的作用。 编辑部对报道反映的问题进行回访,当地应急管理部门督促、指导企业整改了作业票存在的问题,还举一反三,规范特殊作业管理,制定了辖区特殊作业运营管理制度。通过此篇报道,企业也真正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决心不断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传播数据

新媒体传播平台网址

1. https://mp.weixin.qq.com/s/CsnFKyjY_7Mdq16U494S0A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9316380111121152 

阅读量(浏览量、点击量)

40万

转载量

30万

互动量

984

 

初评评语

(推荐理由)

这是一篇产生了强烈社会反响的报道,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短、实、新”文风,主旨鲜明,文字精炼。稿件从“异常作业票”这个小切口入手,反映“责任落实虚化”这一大主题,是对《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要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责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要求落实不到位的深刻反思。 该报道的参与者深入践行“四力”,相关记者、编辑不惜“脚力”发现典型问题,善用“眼力”查找新闻细节,开发“脑力”归纳升华,发挥“笔力”推动解决整改。从报道刊发后的反馈情况来看,对这一问题的精准挖掘戳中企业管理的痛点,引起相关各方的深入思考,推动各地各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监管,更好地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pagebreak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文字稿 

作品标题:企业不过80人 一张作业票要20多人审签

  本报讯记者刘向伟罗帆通讯员骆倩倩报道一家员工总数不过80人的企业,一张动火安全作业票却需要20多人审签!前不久,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在对某危化品使用企业进行检查, 发现了这样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现象。

  原来,此前有专家到该企业开展指导帮扶,发现该企业没有建立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于是建议该企业按要求建立。企业根据专家建议制定了制度,自行设计了动火安全作业票。

  在这张动火安全作业票上,需要审核签字的人员中不仅包括安全员、设施维护员、生产计划员等,还包括电气工程师、机械工程师、工艺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自动化工程师等(见上图),共涉及20多人。

  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动火作业票上必须签字的人员只有具体的作业人员、车间管理人员、安全部门人员、企业分管副职、企业主要负责人。因此,执法人员不明白,企业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张需要20多人审签的动火安全作业票。

  企业解释,虽然让这些人在作业票上审核签字,但并非让所有人都提出具体且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有的人只需签署‘同意’二字”。

  企业当时认为,一旦发生事故,在作业票上面签字的每一个人都要对后果承担责任,但因为人多,大家都不用承担太重的责任,也算是为签字的人“稀释责任”。

  执法人员提出疑问,20多人审签,得花多长时间才能完成?如何保证工作效率呢?

  这时,企业不得不承认,这个动火作业票根本就没有投入使用,“就是为了应付检查用的”。

  作业票虽小,背后反映的却是企业管理是否规范到位的问题。果然,执法人员进一步检查还发现,该企业还存在外包作业安全管理较为粗放,未能正确认识并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管理混乱,外包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执法人员当场向企业带班负责人反馈,要求立即组织整改。同时,椒江区应急管理局要求该企业负责人参加培训,切实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能力水平。

 

责任编辑: 韩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