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兰州日报:减法思维推动媒体深度融合

2025-11-03 17:23:09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近年来,甘肃省兰州日报运用“减法思维”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探索形成适应自身发展的“观澜模式”,入选“第四届中国报业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从分到合

  建立全媒生产新机制

兰州黄河国际传播中心制作的2025年兰州马拉松视频报道。甘肃省兰州日报社 供图

  创新管理机制。通过建设融媒体采编平台,甘肃省兰州日报对全社媒资、采编队伍统一管理,打破子媒各自为阵、内容雷同、资源浪费的困局,实现融媒体采编。通过调整内设机构,构建起“1+3”管理体系,实现在兰州日报融媒体编辑出版委员会领导下,报网端一体化运行、差异化协同发展的全媒体生产机制。同时,不断完善管理保障机制,鼓励扶持干部职工创办融媒体工作室,打造了《金城观》《党媒记者在一线》等一批品牌栏目及工作室,融媒体创新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创新考核机制。兰州日报将过去以报纸为主阵地、各子媒各自考核的旧模式,转变为现在以客户端为主战场、全社统一考核的创新机制。通过执行“上端占七成,报纸占三成,除特殊情况外只发报纸不打分,先来先发、迟来不发”等考评要求,倒逼记者“争分夺秒”上平台、“千方百计”搞创新,全社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先端后报”生产传播流程更加规范。

  实现“五个转变”。采编模式上,兰州日报由报纸端和新媒体端针对同一新闻选题分别采编、各自为战,经过编组调整,转变为同一组记者同时采编多种形态的全媒体稿件。素材资源上,由各自使用转变为共享共用。发稿方式上,由先采后发转变为边采边发、即采即发。内容生产上,兰州日报整体的日均总作品量由原来的120多篇报纸稿件,提高到600多篇全媒体稿件,真正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平台发布。记者署名上,将以往兰州日报、兰州晚报记者分别署名的方式,改为统一署名为“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这一称呼上的改变潜移默化间强化了记者的融合意识和全媒思维。

 从加到减

  打造资源整合新平台

  平台上做减法。精准锚定深度融合着力点、发力点,将原有的36个平台账号缩减为目前的18个,选取粉丝多、日活量大、影响面广的账号统一更名为“观澜新闻”,全力运营好“观澜”新闻客户端和以“观澜新闻”命名的第三方平台矩阵,粉丝量和活跃度显著提升。

  结构上做减法。推行大部制改革,整合优化10余个内设机构,推动平台管理从层级化向扁平化转变,建成兰州日报融媒体中心,集中力量打造“观澜新闻”品牌矩阵,形成改革发展的有效合力。

  品牌上做减法。大刀阔斧整合传播渠道,停更“扎客兰州”和“指点兰州”客户端,及时建成并上线“观澜”客户端,形成统一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观澜”传播矩阵,通过优质内容原创、智慧生活服务、主流舆论引领等方式,着力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主流舆论阵地。

  从内到外

  打开矩阵传播新局面

  加强国际传播。建成运行兰州黄河国际传播中心,通过平民化视角、精品化设计、矩阵化合作,策划了《世界你好,我是兰州》《遇见敦煌》等多档双语栏目,推出原创短视频作品700余条,传播覆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50余个,触达上亿受众。精心报道第六届、第七届敦煌文博会,通过海外社交平台发布视频、帖文800余条,总浏览量达到3000万+。《兰州黄河国际传播中心打造“政府+高校+媒体”国际传播新模式》入选2023年度甘肃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秀典型案例”。

  成立“拍客联盟”。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加强与业内机构、专业人士深度合作,吸引近1000名全省摄影人才加盟,拓展短视频素材的宽度和广度,提升了拍摄作品质量,每日供稿量达60余篇次。推出的短视频作品《国际空间站今夜过境兰州》播放量达到2970万次。

  打造传播精品。充分发挥地市媒体深耕本地的优势,持续策划推出了《碳水江湖》《小澜游园》《我们的幸福生活》《桥城兰州》《小澜探馆》等融媒体原创栏目,地域特征显著、全网识别度高,取得了质量、流量双丰收。这些栏目既丰富了新闻客户端的内容,也伴随兰州市作为网红旅游城市火热出圈,为塑造城市形象、宣传城市文化、推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了主流媒体力量。

  从纸到智

  探索科技赋能新路径

  AI全面赋能。2025年初,观澜新闻引进满血版DeepSeek R1大模型,成功打造新闻资讯人工智能体“AI小澜”。其强大的语言处理能力,让新闻生产更加高效。同时,其热点新闻秒查、深度思考、自然流畅交互、个性化新闻推荐等功能,也为用户带来了更加智能、高效、个性化的新闻体验。

  深化媒企合作。与丝绸之路信息港公司联合推出“数字文物”智能化数字产品,以数字AI技术复原甘肃境内历史文化遗迹,双语播发向世界讲述黄河文化、甘肃故事,系列产品海内外播放量突破2000万次,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

  聚焦精准推送。利用算法分析用户兴趣偏好,提供个性化新闻推荐服务,增强了用户黏性和活跃度。《省级示范性高中录取分数线公布》单篇阅读量达到3000万次,《白塔山隧道双向通车》短视频播放量达到1700万次。(作者系甘肃省兰州日报社社长刘立山;编辑:陈睿、吴宇晨;责任编辑:胡慧红、谷泰运)

责任编辑: 韩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