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书介绍
《苏超来了》对苏超这一现象级IP首次进行全景式呈现,定义了亲民、快乐、文明、拼搏的群众性足球文化,展示了江苏“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场景。
该书独家跟踪球员、球迷、组织者以及参与其中众多群体的日常运动、工作和生活细节,不仅用烟火蒸腾的笔触讲述516名“草根”球员的跨界人生,解析苏超如何成为平民英雄的舞台,更以众多爆梗为钥,解锁“散装江苏”幽谐互怼下千年文脉凝铸的团结密码,既饱含了对草根梦想的虔诚礼赞,又承载着对地域文化生态的深刻洞察。
该书编写团队由江苏省新华日报社社长双传学、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徐海牵头,采取双人同步审校机制,在16天内完成20余名作者的文稿整合与风格统一 。
读完《苏超来了》,感觉就像该书237页第七章第三节的最后一句话:“苏超来了!快乐也就来了!”
其实,对于《苏超来了》的读后感是相当清晰的,因为它的特点是相当鲜明的。
一曰快。足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快,小小皮球可以飞得很快、转得很快,球员的速度可以很快,比赛的节奏可以很快,以快制胜是强者和高手的重要法宝。写书出书不一定一味求快,也不是可以想快就快的,但在特殊之时,能快则快很有必要,对于苏超这一今年特有的特火超火现象及时进行宣介、解读和引导就是这样。为此,江苏省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和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强强联合、快速反应,携手推出《苏超来了》一书,从策划到成稿、到面世仅仅用了一个多月,那可真的叫一个快!正如该书“后记”中所言:像追梦一样、像打仗一样,《苏超来了》真的就来了!
二曰精。书之精者,精彩、精到是也,而非粗糙粗鄙、粗制滥造。快和精是一对矛盾,或者说是有一定矛盾的,要同时做到不太容易,除非高手出手。《苏超来了》就实现了快和精的有机统一,不仅出书很快,而且内容很精,想来确是高手所为:对比赛进行报道,从纸媒到融媒,快是老记者们的当行本色、拿手好戏,把报道变成书稿对于他们虽然不易,却也不难;对苏超进行解读,从创意到行动,组稿、审稿,把书稿变成书籍,这又是出版社及其责编的近水楼台、得天之厚了,何况他们会“自己的图书自己宠”呢。就其“精”者,《苏超来了》所含甚多,仅从几个章节的标题就可窥斑见豹:“家门口的苏超”“‘草根’的苏超”“纯粹的苏超”“玩出来的苏超”“踢出‘界’的苏超”“闪光的苏超”“冠军苏超”,这些用词皆非随意,都有深意。
三曰深。精和深往往是连在一起的,但又不完全一样,有时候精彩的东西并不一定很深奥。《苏超来了》之深,并非深奥之深,而是深刻之深,就是它对苏超的解读分析相当有深度,相当有见解、有启发、有价值。苏超为什么火了?苏超火了带来了什么?“苏超的下一粒球会往哪里‘踢’”?对于这些问题,如果仅仅进行蜻蜓点水的勾描,那就意义不大了,也就有负苏超之火了。如果停留于出版一本书赚钱谋利,把相关报道、网上留言等集纳起来,或者找几个写手攒搓一番,岂不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遂心如意?《苏超来了》的作者和编者们没有满足于、停留于这种浅表、浮泛的层面,而是在求深上下了很大功夫:不仅对苏超这一足球赛事作出了专业性、不外行的点评推介,而且对苏超火了这一重要现象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解读剖析,其中的许多观点、看法相当独特,很有深度。比如,它把苏超火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经济现象来认识,并且从现实和历史、省内和域外、个体和群体、物理和心理等维度上进行深入探讨,让人不仅可以“看热闹”,而且可以“看门道”。这就拉高了“苏超火了”的意义,放大了《苏超来了》的价值。
四曰活。为文著述,文风是一个很要紧、很要害、很要命的事儿,“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嘛。纵览古今,这里的“文”,可以是妙思、可以是章法、可以是文采、可以是几者兼备;揆诸当下,“活”是重要形态和表现,也是相对稀缺的。当下,正在反复强调、大力提倡改文风。在这方面,《苏超来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它的文风相当活,不仅明白晓畅、通俗易懂,而且摇曳多姿、佳句不断。这里不妨作些摘抄:“谁的奔跑不曾穿越风雨”“命运的‘回旋镖’,总在不经意间打在自己脑壳上” “致我们永不散场的热爱”……当然,这里面有不少是球迷和网友的贡献,比如,那些层出不穷、妙趣横生的“梗”;也不乏该书作者们的创造和发挥,比如,那些分析性的概括和排比句的运用:“苏超‘燃’,‘燃’在快乐;苏超热,热在群众;苏超火,火在纯粹。”“‘梗’,是高度浓缩的时代符号。梗内,是表象的狂欢;梗外,是生活的延续。一个更开放、更包容、更自信的江苏正向世人舒展筋骨,款款而来。”“苏超无剧本,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撑起了剧情实时更新,那是我们正在生长的人生。街头巷尾,你我早是剧中人!”……活,是一种好的文风,是一种可贵的追求。
五曰美。 “美”字,用来说人论事,借以传神道情,其意趣异同是大有嚼头的;用在评论书籍上,当偏重于形式之美,包括版式、装帧、印制、用料等。总的来看,《苏超来了》是图文并茂、比较精美的,彰显了作者和编者的用心与匠心。一个简单的例证是,该书运用了大量图片(略统计是100多张)。这些图片不仅内容很精彩—其中的不少图片来自球迷和网友,而且编排很讲究—大小搭配、错落有致,很好看,增加了阅读的舒适度。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作者和编者的专业素养与读者意识,应予点赞。
正是由于具有这些特点,《苏超来了》魅力独具,可以让人爱读爱看,甚至拿起来、放不下,爱不释手、意兴盎然。如同火得“没有人想到”的苏超一样,《苏超来了》也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火起来的潜质:不仅对媒体人和出版人有启示,有助于更好地做好创意策划、深度报道、融合传播、报书联动、改进文风等;而且对从业者、管理者很有启发,有利于更好地做好赛事组织、活动管理、技术应用、价值开发、文明培育等。正是由于如此,对它作些点评推介就成为“欣于所遇”“快然自足”之事了。
(作者系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郑剑;编辑:陈睿、吴宇晨;责任编辑:胡慧红、谷泰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