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经济信息社副总裁费杨生:发挥财经媒体优势 更好助力预期管理

2025-11-12 20:45:20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预期管理已成为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健全预期管理机制。这要求我们必须从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深刻认识预期管理对守牢风险底线、凝聚改革共识、增强发展信心的重要作用,切实发挥主流媒体的议题设置、舆论引导、预期引领等重要功效,助力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在百年变局深刻演绎和媒体格局加速嬗变的当下,主流媒体要做好预期管理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一是国际经贸博弈常态化和激烈化,让经济报道意识形态属性更加凸显,唱衰、抹黑我国经济发展的噪音、杂音增多,这要求我们的预期管理必须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提升时度效把关能力。二是我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特别是金融领域跨区域、跨市场、跨品种的联动越来越强,这要求我们的预期管理必须深度融入国际视野,统筹考虑境内外主体的关切。三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将是一个较长过程,宏观数据与微观主体之间、不同周期下不同产业之间的“温差”也会与此相伴。这要求我们的预期管理必须增强同理心和共情力,有的放矢,精准传播。四是人工智能、算法逻辑的广泛应用加速了信息传播格局演变,信息爆炸与信息茧房并存,新媒体传播遭遇“段子式”生产、娱乐化解读、情绪化传播的挑战。这要求我们的预期管理必须深化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加强内容、形式、场景的创新,建立及巩固与受众的互信。

  中国经济信息社是新华社旗下财经媒体,定位于“国家级经济信息旗舰”。近年来,我们坚持服务国家经济改革发展大局,深入挖掘经济信息价值,不断完善联通境内外、融通政企研、覆盖全业态的内容产品体系,努力提升预期管理能力和水平。

  首先,强化“引导”之职,以权威夯实预期管理的“压舱石”。我们积极加强与相关主管部门的联系、互动,力争第一时间吃透政策精神,第一时间传播主流声音,以时效性、权威性、专业度第一时间抢占舆论阵地。我们相信,有效的预期管理是主动引领,而不是被动回应。我们积极加强与新华社内兄弟单位合作,合力打造“新华社旗下四大财经媒体”IP,推出了经济大省挑大梁、回望“十四五”、展望“十五五”等多期融媒体报道。我们相信,有效的预期管理是凝聚合力,同向同行。我们还着力加强“一带一路”网站建设,在各类大型论坛活动中注重增加该领域国际友人的比重,有针对性地加强国际传播。我们相信,有效的预期管理离不开常态化的交流互动。

  其次,夯实“数智”之基,以专业提升预期管理的有效性。我们建设运营的国家级金融信息平台“新华财经”,今年推出了智能升级版,以更智能的工具、更精准的分析,助力金融机构数智化转型,也为科学研判和引导市场预期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我们还加强区域、行业的专业智库能力建设,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应用,已经上线行业洞察AI助手,并成功入选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人工智能案例集。

  第三,构建“治理”之尺,以指数体系提升预期管理的科学性。我们积极构建“新华指数”体系,为预期管理提供科学工具。例如,连续发布12年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已成为全球行业的风向标;长三角一体化指数等重要区域指数,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评估依据;围绕苹果、红枣、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布的系列价格指数,有效稳定了相关市场预期。这些指数产品正日益成为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和市场预期的“风向标”。

  我们注重创新“传播”之策,以融合手段提升预期管理的时度效。我们已形成微视端全媒体矩阵,特别是在视频端持续发力,“快看”账号粉丝量近5000万,“新华财经”影响力也位居同类媒体前列。我们将持续深入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分析受众的信息接受习惯,细化定位,打造品牌,形成特色,让专业的声音不仅“听得到”,更能“听得进”“听得懂”。

  如何更好发挥财经媒体作用,加强和完善预期管理,已成为我们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经济信息社愿与各家媒体伙伴一道,坚守使命、创新实践,努力当好经济发展的守望者、改革政策的解读者、信念信心的传递者,共同营造有利于改革发展的稳定预期和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 韩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