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南方都市报社官微运营部总监李湘莹:抓情绪 找差异 造IP

2025-11-13 19:20:50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很荣幸能在这里分享南方都市报在新媒体运营上的一些思考。我们发现,新媒体运营的核心不仅是流量,更是爆款内容的打造。爆款内容通过各个平台迅速扩散,迅速吸粉,捕获高流量。

  如何打造爆款?我们尝试在两个方向进行突破。

  一是抓情绪。通过触动用户的情绪实现高点赞、高转发是很重要的一环。培养编辑发现题材、传播情绪的能力,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

  判断一个题材是否能触动情绪,要求编辑有很好的新闻素养,南方都市报扎根广东及大湾区,我们要求编辑对广府、客家、潮汕、港澳等地域文化要有很好的了解,你要知道里面的梗,你才会知道情绪在哪里。作为新媒体编辑,要了解中国文化、台海局势、世界政治格局,也要对当下社会热点、流行文化具有敏锐的触角。

  每拿到一个题材,编辑要从多维度进行判断,找出最重要的传播点,并在作品中埋下多个情绪共鸣点。我们发现,埋下多个梗的内容,评论区发散效果也非常好,话题性很高。编辑也会通过评论区管理互动,强化这些传播点,促成大量点赞转发,获得好的传播效果。

  二是找差异。我们知道,所有新闻的账号,对热点事件的快速响应是收割流量的捷径。然而,在信息爆炸时代,媒体内容严重同质化,受众对雷同的信息容易产生疲劳,加上人力相对有限,所以在新媒体运营时,南都注重画面、角度、观点、表达的独特性,实现差异化报道。

  在今年缅北白家犯罪集团被提起公诉报道中,小伙伴在浏览央媒当天发布的所有长视频时,发现了缅北电诈园区人员集体跳舞画面,它“诡异且魔性”,单独把这个画面拎出来制作,这条视频在视频号播放量700万+,抖音号播放量近600万,登上抖音热搜榜第一。

  今年9月阅兵报道时,我们微信号做了一条稿子——《两个车牌号,刷屏!》,稿子发出后很快达到10万+。这个稿子的题材是由央媒微博首发,编辑捕捉到后在全国主流媒体公众号中率先转化为微信推文。阅兵当天通过找准角度,整合加工,做到“议程设置领先”,实现多条稿件被广泛转载。

  重视挖掘第二落点,实现差异化的表达。差异化的表达,需要随时做好准备,在“流量来的时候要有抓住的能力”。在重大新闻到来之时,我们都会提前做足准备,分析哪些角度能跑出差异化,力争胜出。

  三是造IP。除了有流量,还要有产品,这样才能形成品牌特色。在第三方流量运营时,南方都市报注重根据不同渠道的账号特色,打造本地IP栏目,实现破圈传播。

  我们在微信视频号推出《早安南都》系列,主打精美、轻松展现广东美景。在微信号推出了《大湾区·大都绘》系列,尝试大湾区重大政策通过有趣表达与互动,真正抵达用户。在区域号“深圳大件事”推出“圳服了”,尝试城市IP落地运营,通过独特视角和市民产生美好互动。

  这些系列产品产生不少十万加爆款,不少推文获得各个媒体及官方转载,在评论区获得用户热烈回应。

  南方都市报地处广东,打好地域牌不仅可以巩固本地市场,还能借助地域特色辐射全国。我们通过这些产品突出南方都市报特色,加强账号与本地的链接,同时实现流量和粉丝的转化。

  通过打造内容爆款获得高流量,通过产品系列化加强本地链接,最终获得账号和品牌双成长。

责任编辑: 张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