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来自美丽的新疆,我的家乡坐落于祖国的西北角,素有“丝路天府 多彩伊宁”的美誉。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与大家分享我和我的同事们,如何用镜头与笔尖,记录和书写新时代新疆故事的实践与思考。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征程上,每一个伊宁人都在为家乡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作为伊宁融媒人,我们不仅是时代的记录者,更是城市发展的参与者、民族团结的践行者、百姓心声的传递者。
一、深入一线——在冬季牧场里,看见新时代的边疆面孔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让“转场”这一草原上壮美的生命迁徙,走进了无数人的视野。在新疆广袤的草原与高山牧场,由于草场随海拔变化呈分带分布,牧民自古便遵循时令,在不同高度的草场间迁徙游牧,形成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转场途中,牧民们会带领家人,组成驼队,驮着帐篷与家当,驱赶着成群的牲畜,浩浩荡荡,逐水草而居。近年来,随着转场牧道、中转站、保护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牛羊也从“光脚走”变成了“搭专车”,既缩短了转场时间,减少了人力物力,又降低了路途中的牲畜损失率。
我的第一个故事就与“转场”这个词有关。去年冬天,我和我的同事们跟随一位“95后”哈萨克族小伙奴尔泰,亲历了一场72小时现代机械化转场之路,感受到了“第三代”牧民转场中的新变化。在海拔3250米的中哈边境牧区,我们用镜头记录了国家定居工程的大力实施;我看到了伊宁市为牧民转场所做的细致服务;更让人欣喜的是,奴尔泰拿到伊宁市政府为牧民打造的轻钢结构“安全房”钥匙;还普及了5G信号,让像奴尔泰这样的年轻牧民有了温暖的家,即使身处遥远的山坳,依然可以随时跟家里人联络,甚至可以开直播,让全球的人们都看到悠闲的牧羊生活。现在的转场,不再是生存的挑战,而是生活的升级;现在的转场不再是“漂泊”,而是“有去有回”的旅程。在新疆的辽阔大地上,每年有800多万牲畜踏上机械化转场之路,当转场的车轮碾过初冬的草甸,留下的不仅是一行行现代化的车辙,是在乡村振兴路上的探索足迹,更是国家为牧民铺就的一条幸福之路。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转场,而是一个民族在新时代的温暖迁徙。这部《奴尔泰的冬牧场》最终荣获了新疆新闻奖,但对我而言,最大的奖赏,是我们用最朴素的记录,打破了一个个僵化的标签。我们没有刻意渲染诗意,也没有夸大艰辛,只是真诚地呈现了一个边疆青年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从容行走、将根脉深扎于故土,又将目光投向远方的真实状态。
二、国际表达——在英语栏目中,搭建通向世界的桥梁
然而,当我们记录了真实,又如何让这真实的声音传得更远?特别是在国际舆论场中,如何让世界愿意倾听并且能够听懂中国故事、新疆故事?这是我和我的同事们一直在探索的课题。于是,我们创办了英文栏目——《伊宁知夏》。
在这个栏目里,我尝试转换语态,从一个报道者变成一个分享者,用世界通用的语言,讲述人类共通的情感。我们拍摄伊犁老城文化旅游区里,老匠人将传统手工艺品通过电商平台卖向全球的“守正创新”;我们记录解锁六星街的流量密码,不讲宏大的概念,只呈现鲜活生动的日常。令人鼓舞的是,这种“微观叙事”与“人文视角”产生了奇妙的共鸣。栏目每期浏览量均突破10万;许多海外网友留言说:“The sincere smiles here make me see a vibrant Xinjiang.(这里的笑容如此真诚,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疆。)”;其中短视频《汉家公主纪念馆》讲述了两千多年前两位汉代公主的西行故事,他们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技艺与知识共享,留下了一段连接与沟通的佳话。该视频被我国驻日本大阪总领事薛剑等人转发;这让我坚信,有效的国际传播,需要“融进去”,用文化的软实力和生活的真滋味,去搭建一座座通往人心的桥。当传播褪去生硬的“外壳”,世界是愿意坐下来,与我们共品一杯茶的。
三、聚焦热土——在伊宁的脉搏中,感受一个立体可爱的中国
我讲述的这些故事的源头都来自于我深爱的家乡——伊宁市。作为市级融媒体中心,我们的镜头、笔触和声音,始终聚焦这片热土,无论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文旅融合的创新探索、经济发展的蓬勃动力,还是街头巷尾的凡人善举,我们都要用心捕捉、用情传播,让更多人看见伊宁的美、听见伊宁的心声、感受伊宁的温度。
我们坚持“移动优先、内容为王”,用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多元形式,让党的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用接地气的语言、有温度的表达,架起政府与群众沟通的纽带。无论是民生关切的及时发声,还是时事热点的精准推送,我们始终以责任为先,以百姓需求为方向,让权威信息更透明,让正能量更强劲。我们走进社区、乡村,倾听群众呼声,用镜头记录民生点滴,用报道推动问题解决。未来,我们将继续以“脚下有泥、心中有光”的态度,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我们愿以媒体之力,让团结之花开遍伊犁河谷,让文化之美浸润百姓心田。
从边境的冬季牧场到全球的互联网,从深情的本土记录到自信的国际表达,我的实践或许微小,但它印证了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真谛: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笔下就有多少力量。我们要俯身扎根,也要昂首破圈;要坚守内容的深度,也要追求表达的广度。未来,我和我的同事们将继续坚守在伊宁这片热土上,用我们的镜头作舟,以笔尖为桨,在信息的汪洋中,奋力打捞真实、传递温情。我们相信,每一束微光,终将汇成星河,照亮世界认识新疆、认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