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新媒体人开放麦”|江西吉安市融媒体中心范小勇:基层记者的“辣”味人生

2025-11-13 12:01:23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各位新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江西省吉安市融媒体中心的记者。

  很惊喜,今天又尝试了一件我平时不敢做的事情。我一个记者今天在这里讲上脱口秀了,平时都是在纸上说真话,今天也是拿着麦克说笑话了。

  其实最开始我也不是学新闻的,我是学英语的。我就像是一个学耳鼻喉的学生,毕业了以后非要当牙医,专业方向完全“不对口”。毕业后同学问我,跨行跨这么大会不会心酸啊。我说不会,当记者跑得腿酸,写得手酸,除了心不酸哪都酸。

  当基层记者这几年也让我学习了很多在城市里学不到的特殊技能:比如在颠簸的山路上边吐边记笔记,我称这为“动态采访法”;能精准判断老乡家狗的攻击范围,这个我称之为“安全距离采访法”;再比如被老乡家的狗追到边吐边记笔记,这个就叫“马上要交稿实在没办法”。

  我记得第一次修炼“动态采访法”,是去跟拍专门走山路接送学生的班车,我凌晨四点起床,在车上一边跟着自己的节奏采访,一边跟着司机的节奏摇摆。聊着聊着我都晕了,被采访的学生跟我说,“姐姐,我讲的这么无聊吗,感觉你都要睡了。”那个时候我才知道什么叫“接地气”——因为我真的要栽到地上了!

  山村的路也是飘忽不定的,一次上山,高德地图用郭德纲的声音说出了一个我这辈子都没听过的警告,“前方道路可能存在”,存在什么?它没说!我当时特想接一句“嘿,没听说过”。

  但时间紧任务重,我和同事们还是硬着头皮从这条路开进去了,结果发现那条路还没我的采访本宽,那个时候我才明白,导航说的那句是什么意思,前方道路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因为前方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最后我们是坐着老乡的拖拉机突突进去的,那天的采访结束我第一次感觉“功德圆满”,不仅把老乡的故事带了出去,还给老乡送了一条路。

  我认为做记者的责任,就是要通过我们的报道改善老乡们的生活,比如我采访的偏远山区幸福食堂,别的记者可能写“从小切口出发,全面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但我要写“老人牙口不好,肉切小点”——真正有用的报道,不仅切口要小,肉切的也要小!

  但就是这么苦涩辛酸的工作,我却爱上了。为什么呢?

  因为还有甜,当我把老人吃到热饭的笑容写成报道,幸福食堂得到了更多支持;当我报道了那辆“一个人的班车”,更多留守儿童得到了交通保障;揭示了一个黑暗,就能换来一大片光明……这种用笔尖传递温暖的成就感,就像……就像你吐了一路终于拍到完美镜头——虽然过程狼狈,但成果真香!

  最后我想说,今年是我从事新闻工作的第10年,这十年里,我从一个当年连“导语”都要查字典的非科班“小白”,成长为现在负责向中央媒体供稿和做国际传播的“老记”,今年特别让我骄傲的,人民日报给我颁发聘书啦——通讯员,我现在是“老记伏枥”,志在千里!基层融媒体记者对新闻的爱,就像吉安百姓对辣椒的爱——明知道会辣出眼泪,但还是顿顿离不开!

  谢谢大家!我是记者范小勇。

责任编辑: 张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