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总导演黄桢杨。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长沙妹子,从小就在橘子洲长大。你们在茶颜悦色排队买奶茶的地方,或许二十年前我都在那里察言观色地“偷”橘子。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在橘子洲爬树,然后差点摔下来,在湘江游泳,然后差点被浪卷进去。我为何深爱这片土地,因为我与这片土地有着过命的交情。
当长大后开始接触戏剧,我就在想能不能为家乡做一场戏,于是就有了我们的《恰同学少年》。筹备这个戏时,从策划阶段就不容易,在“娱乐之都”长沙,推出一部红色戏剧,年轻人会买票吗?我们把历史剧变成青春偶像剧?在我阅读了大量书籍资料后决定,就做原滋原味的历史剧,因为那段意气风发的历史不用加工,仅仅还原就足以打动人心。
我们决定在剧场里复原一个真实的1913年。我们严格把控细节,一本旧书、一盏油灯、一块地砖,都要符合历史原貌;也得罪了一个施工队、一个会计、一个资方。六个实景空间,如果按标准统一刷腻子,省钱省力省时。但湖南民居的夯土墙、泥巴地,教室的卯榫木屋顶、天井的青石板和瓦片挑檐,当年该有的我都想要。施工队队长问我:“这面墙你满意吗?”我说“请再给我三个不同的风格”。同事说杨导导戏导疯了,从师傅刮腻子就开始导了。场地搞定,演员找好,开始正式排练,第一次内部测试找了专业的导演朋友来看,演员斗志昂扬,口号响振四方。我问朋友,有没有年轻人的朝气?他呵呵一笑,“朝气的年轻人没看到,说教的爹一个接一个。”
事后我痛定思痛,确实,一到红色片段演员就不像对人说话,那怎么“去爹味”呢?有了,那就直接跟观众说话!
我们把剧场变成一个充满互动的“青春学园”。观众不再是观众,而是一起上课的同学,谁敢不好好看戏,我直接让他上台回答问题!斗志昂扬地又排练了一个月了,又发现这互动剧怎么一点不互动呢?于是想着要打破第四堵墙,结果演员台词像要撞墙。
演员问我“杨导,这行吗?观众肯定不理我们,别给人尬走了”。为了打消他们的疑虑,我们连开了7场专业观众场,奇迹发生了:看到观众的演员,眼里瞬间有光了!不识字的小报童总被人心疼,征友广告发到手软。“你的理想是什么?”这句台词,成了我们和观众的心灵之约。后来甚至有观众提前想好答案,对答如流。我也激动地在结束环节回复“看过的别剧透啊!”
2023年5月19日,《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终于诞生了,那天站在剧场,我的心里砰砰打鼓。一位从法国回来的湘潭姐姐,在演出结束后抱着我们说,希望这个剧能走出国门。一个月后,她发来照片,把我们剧里的“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贴在了她法国的冰箱上。我们造的这座桥,通向了更远的地方。那一刻,我心里面也在打鼓,但是打的是欢快的架子鼓。还有一位“三刷”的观众,她给饰演“满伢子”的演员亲手做了一个穿着当时毕业礼服的小挂件,她还在信里写到“我是一名准大一的中医学生,我要在需要的领域努力发光!”我们讲了一个百年前的故事,却换回了一个关于未来的崭新理想,这座桥,也通向了更远的未来,那一刻我特别想鼓励她,“加油!学医救得了中国人!”
现在,我们的《恰同学少年》已上演超1000场,累计接待观众超10万人次。那个关于三尺讲台的梦不仅没有碎,它还变得更大了。最后,我想欢迎大家来长沙,来看看我们这座“青春剧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