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者:新闻的价值不止于记录时代

2025-11-20 14:20:04 | 来源: 中国记协网微信
【字号: 打印

  11月6日,在第35届中国新闻奖颁奖报告会上,一等奖获奖代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荔枝新闻中心资深编辑王芳结合获奖作品《从一到无穷——张纯如的力量》创制经验,分享主流媒体在重大历史题材上实现“破圈”传播的探索与实践。

  历史记忆如何跨越时空焕发新的时代力量?

  我们刊发演讲全文,供交流分享。

  新闻创造价值——如何用一部新闻专题让抗战故事“破圈”?

 第35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代表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荔枝新闻中心资深编辑王芳

  大家好!我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荔枝新闻中心王芳。

  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以一部《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为尘封60年的历史撕开一道光,推动这段黑暗记忆成为世界记忆。2024年,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十周年,恰逢张纯如逝世20周年。双重节点赋予“张纯如”选题独特的时代价值。她的故事如何创新讲述?又如何给当下带来更大的力量?带着这样的追问,我们于2024年12月13日推出专题作品《从一到无穷——张纯如的力量》,上线一周收获超7000万流量并冲上微博热搜,实现历史题材的“破圈”传播。

  一是以全球视野回望张纯如。专题历经多轮策划研讨,最终敲定了“跳出地域看历史,用国家站位谋叙事,以世界眼光传力量”的策划方向和全篇立意。为精准捕捉这份跨越时空的影响,我们开启跨国寻访之旅,足迹遍布中、美、加三国,访谈30多位与张纯如相关的学界专家、亲历者及精神传承者,多元视角共同勾勒出清晰脉络:张纯如唤醒的历史记忆正在全球扎根生长,她的精神力量正实现“从一到无穷”的裂变,深刻回应着“个体力量如何凝聚文明共识”的时代命题。

  二是以生动细节激活历史密码。重大历史题材的传播力,源于史料的真实性与细节的感染力。我们深知,唯有对史料进行穿透式挖掘,才能让历史人物走出文献,让精神力量直抵人心。团队从海量素材中发掘出诸多未曾公开的细节。通过多次采访翻译杨夏鸣,我们才知晓,张纯如在燕子矶拍摄时反复将摄影机镜头推大、拉回,是在努力还原1937年的悲惨场景——“数万中国军民涌向长江边寻找生路,却没能逃过日军的机枪和屠刀”。这些从史料深处打捞的细节,成为解码历史的独特密钥,让张纯如的形象鲜活可触,也让作品拥有了触达人心的情感力量。

  三是以新闻精品传承正义力量。守护历史真相、捍卫世界和平,是新闻人的使命担当。专题从初稿到成片,每一个环节都力求极致。全网发布那天,我逐页翻阅各平台的留言,每一条都让我热泪盈眶:“一个人的力量”早已凝聚成无穷的力量!感谢纯如的勇敢与坚持,我们都会守护那段历史……这些滚烫的话语,恰好呼应了团队的创作初衷:我们不仅要为大家呈现一个勇敢无畏的张纯如,更要让全世界看到,二十年逝去,她“一个人的力量”,早已汇聚成“千万人”的力量,而这份力量,仍在持续生长!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载风雨兼程,从抗战烽火中淬炼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成为我们跨越艰难、走向复兴的底气所在。张纯如的坚守,本质上正是对这份精神血脉的守护——她跨越重洋追寻历史真相,用一支笔打破西方世界的“集体沉默”,让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牺牲与抗争被世界看见,这与我们纪念抗战胜利、捍卫历史真相的时代命题,有着跨越时空的深刻共鸣。

  《从一到无穷——张纯如的力量》这部作品的“破圈”,让我们愈发清晰地认识到,新闻的价值从来不止于记录时代,更在于以史为镜、照亮未来。我们深知,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是对未来的校准;每一篇有力量的新闻作品,都是凝聚文明共识的纽带。我们将继续以匠心打磨精品,让正义的声音穿越时空,成为激荡人心的精神回响!

责任编辑: 张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