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获奖者说|刘庆传: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2017-09-29 16:13 | 来源: 中国江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习近平总书记“11·7”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体会

    在“11·7”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新闻舆论战线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积极宣传党的主张、深入反映群众呼声、主动开展决策调研,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和工作取向,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这一重要讲话,为新形势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

    党报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主阵地,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对于一名党报评论员来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11·7”重要讲话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众声喧哗中发出党报最强音。

    把握正确导向,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只有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才能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更好地发挥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强大作用。游离于中心工作,偏离了工作大局,导向就会跑偏,工作就难有作为。要树立强烈的大局观,一切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局下行动、为大局服好务,做到帮忙不添乱、鼓劲不泄劲。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坚定信念,用中国梦来凝聚力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思潮,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为省级党报评论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方面是要写好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等“规定动作”,直接传播省委、省政府的观点和声音,宣传党的主张,引导社会舆论,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在一些“自选动作”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一些社会群众热议的事件与现象中及时表达主流的观点和声音,消弭分歧,避免撕裂,团结鼓劲,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正能量。

    把握正确导向,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人民性是党性的具体体现。宣传文化阵地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必须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绝不能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讲党性,就是要为党立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要符合党的要求、符合人民的心声。对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思想、言论和行为,要敢于亮剑,绝不能躲躲闪闪、含糊其辞。讲人民性,就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多关注群众的生产生活,多反映群众的要求呼声,多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好地植根群众、服务群众。多年来,新华日报坚持办好《漫说快评》专栏,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褒奖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实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受到读者欢迎。2016年,《漫说快评》专栏还被中国记协评为“中国新闻奖名专栏”。

    把握正确导向,必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要做大做强正面宣传,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打好主动仗、掌握主动权。做大正面宣传,既要在数量上占优,更要以质量取胜,提高舆论引导艺术,保证宣传的实际效果。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主阵地作用,创新宣传方式方法,拓展传播途径渠道,以权威性赢得公信力,以传播力扩大影响力。新媒体和自媒体兴起后,“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客观上成为现实。尽管自媒体的影响力传播力无法与主流媒体相提并论,但众声喧哗中一旦正面的、主流的声音少了,传播格局就可能发生逆转。作为党报评论员,要始终以引导舆论为使命,面对社会思潮游移不定、舆论走向尚未明晰之时,要敢于发声,正确发声,发正确之声,把舆论引导到推进党和事业更好发展、促进百姓生活更加幸福美满的方向上去。

    把握正确导向,必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要旗帜鲜明地抓导向、抓管理,强化阵地意识,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不动摇,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确保对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有效掌控,确保对舆论导向的有效调控,确保对宣传干部的有效管理。要前移管理关口,把媒体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作为重点,管好关键岗位,防止经验欠缺的“无心之错”,杜绝能力不足的“无能之错”,绝不姑息品行不端的“无德之错”。近年来,新华日报通过办好《新华时论》、《零点快评》等评论栏目,坚守舆论阵地,每年刊发大量评论,受到了读者好评,2006以来的十年时间,新华日报评论部共获得中国新闻奖11次。在写好评论的同时,评论部还注重加强学习培训,努力克服“本领恐慌”,不断提高自身驾驭工作的能力,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评论员。

    (作者系新华日报评论部副主任,高级记者,曾获第二十届、第二十三届、第二十四届、第二十五届、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

 

责任编辑: 张爽
贺信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6485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