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杨晶:不仅是记录者,更应是建设者

2018-03-09 08:51 |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记者 赵新乐 摄

  “紧跟时代发展脉搏,融入到改革的洪流中,不仅是社会的记录者,更应该是建设者。”在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台长、总编辑杨晶看来,这是新时代赋予媒体及媒体人新的责任和使命。

  3月6日,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杨晶表达了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心情:“很意外,也很惊喜。这是党和人民对我们主流媒体的高度重视,我觉得职责重大、使命光荣。”

  杨晶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通过会上与其他行业代表的交流,从更核心的层面加深了自己作为一个媒体人对中国新时代发展进程的深刻理解。“而这种理解和思考,对于更好地转化为媒体宣传报道,有特别好的系统辅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思想觉悟,对于党和国家的政策和精神把握得更到位。”

  2017年,针对中国现代化农业农村改革的进程,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用8个月的时间拍摄了纪录片《希望的田野》,生动地记录了作为农业现代化改革试点地区的黑龙江农民,在农业变革中的切身经历和遇到的困难挑战。纪录片最终被选作献礼十九大的片子,甚至在多家电视台播出,创造了收视奇迹。

  “我们完全没有想到效果会这么好,最初就是想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中国农村现代化改革局面”,收获的各界好评让杨晶更加坚信,媒体在肩扛责任与使命的同时,更要紧扣时代主题,将自己置身于时代改革的洪流中,俯下身子,真正投入到火热的基层实践中去。

  作为新中国第一座地方广播电台、第三座电视台,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有着非常良好且优秀的文化传统,秉持并坚守务实、民本的草根情结也是他们一以贯之的方向:筹建了中国媒体第一家3000多万元的慈善基金,迄今为止已经救助了1000多个先心病儿童,以及无数的春蕾女童;同时还组织爱心车队、上万人的义工团队,帮助寻找走失的老人……

  “做爱心责任服务助力媒体”,这是杨晶对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的媒体定位。就是这个看起来小小的理念,却转变了媒体的发展模式,调动了整个媒体文化理念的定位方向,那就是守望信仰。

  已经播出两季的现象级文化节目《见字如面》就是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在当下略显嘈杂和喧嚣的泛娱乐综艺格局中对信仰的坚守。没有华丽的包装、炫目的舞台,在简单与质朴中,展现出了沉静之美、历史之美。

  “在浮躁的环境中,一定会有那样的节目让你冷静下来、沉淀下来,更思考和关注我们的心灵。”杨晶说,作为媒体,不能丢了自己的灵魂和根,要以人民为中心。

  “如果连初心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又怎么能够为党的事业鼓与呼?怎么能够为民众竭尽所能做好服务工作?”在她看来,新时代赋予媒体的责任和使命——不单单是传播者,更是建设者。比如,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就要讲清楚为什么而监督。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倡导下,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推出了在全国特别有影响力的《直通998》,“它是建设性监督的典范,专门解决天大的小事,就是解决老百姓的‘难’和‘便利’。”杨晶说,她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提到要为人民提供便利。那么,打通最后一公里的便利,媒体就是强大的助推者。媒体要通过自己的鼓与呼,通过对一系列不便利现象的曝光,对整改跟踪的报道来实现人民的便利。

  “媒体不是抛出问题就不管了,不是为了监督而监督,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引导全社会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务文化和良好的政务生态经营环境,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劳动最光荣》《心情驿站》《谢谢你》……在过去的一年中,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推出了7档小成本、大情怀的电视制作节目。在杨晶看来,媒体就是要坚守一份信仰,找到主流传媒应该为这个时代去鼓劲加油、凝聚调动社会力量的正确方向。

责任编辑: 赵丹
贺信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7026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