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安徽日报展示“群众烦心事”的解决成效

2018-05-02 16:06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4月初以来,安徽日报策划推出“群众烦心事,咋解决”系列调研报道,深入解析“烦心事”产生缘由、生动呈现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充分展示“群众烦心事”的解决成效。整组报道以问题为导向,以成效为指向,事例具体,表达鲜活,彰显了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千方百计解决民生问题,为群众带来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的探索精神和积极态度。

    不遮掩,直面百姓所急所盼

    民生问题点多、面广,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安徽日报从百姓所急所盼出发,紧扣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热点,不避讳、不遮掩,直面老百姓那些“烦心事”。

    《步入老年社会,我们如何健康养老》从“老年人有两怕:一怕生病,二怕孤独”入手,直面“养老机构的短板怎么补”“社区医院如何满足居家养老需求”等健康养老中的现实难题。《就业服务,如何更细更实更贴心》《上课“留一手”,不良师德怎么治?》等报道,梳理百姓群众在就业、教育上的“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对准“痛点”发问,拿出破解问题的方法路径。这些报道贴心、贴近,引发受众广泛共鸣,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民生问题的舆论氛围。

    亮实招,报道各地积极所为

    反映难题最终目的是为解决问题。安徽日报从“群众烦心事”入手,最终在“咋解决”上落脚。

    《上课“留一手”,不良师德怎么治?》报道了合肥市聚焦群众非常关注、舆论广泛热议的在职教师有偿补课问题,制定师德考核“负面清单”,为教师日常工作和行为划出“红线”的真招实措。报道既有记者对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现象的深入调研,也有多地多部门的有效举措,可读性、说服力强。

    《病有所医 怎样更好更便捷?》报道安徽致力于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深入展现安徽注重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深入推进基层医改的努力和成效。如报道中86岁村民周文玉,惊叹“人在镇上,省城专家通过电视屏幕手把手指导卫生院医生做手术”;慢性肾衰竭病人赵某义惊讶地发现:在安徽“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健康脱贫工程扶持下,一年透析治疗自己仅需支付800元医疗费……一个个典型事例、一幕幕生动场景,反映了地方党委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痛点”成“通点”的不懈努力和显著成效。

    深采访,展现群众所得所获

    深入一线,方知百姓冷暖。为了精准掌握群众的“烦心之事”、真实呈现“解决之道”,安徽日报记者深入社区、医院、学校、养老机构、就业服务中心等地广泛采访,每篇报道都至少选取5-6个案例,通过大量事例分析和深入走访,让报道内容更扎实,更有说服力。

    如《万千家庭,如何安居宜居》报道中,记者至少走访了3家长租公寓管理公司、多位租户及合肥市住房租赁管理相关部门,通过租房市场现状和租户体验调查,最终引出“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房并举的住房制度”的解决方案。再如《就业服务,如何更细更实更贴心》《步入老年社会,我们如何健康养老》等报道,通过记者扎实的采访,既充分反映了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的围绕群众的“烦心事”,又及时报道各地党委政府坚持人民群众利益至上,下大力气去破解问题,提升百姓获得感的积极努力和有效作为。深入采访拉近了报道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让“举措”和“成效”都更具说服力,提升了报道的传播效果。

    安徽日报“群众烦心事,咋解决”系列报道聚焦社会问题、关注民生热点,以创新的策划、扎实的采访和细小的切口,全方位呈现“烦心事”的产生之源、解决之策,真实表达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体现了主流媒体的大局意识和民生情怀,彰显了党报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范春晓)

责任编辑: 赵丹
贺信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7151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