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记者手记 | 广西日报社覃文武:践行“四力”走基层 做新型“笔杆子”

2018-12-12 09:26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11月13日至18日,我参加了由中国记协举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全国新闻界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江苏行活动,与来自中央和地方的主流新闻媒体同行一道,深入江苏省无锡、昆山、张家港、苏州等改革开放前沿地区,访村镇,进企业,入园区,实地考察“苏南模式”典型经验,感受这片改革开放热土迸发的新气象。

    改革开放40年来,这里进行着新的实践,创造着新的奇迹;这里,正是我们新闻人孜孜不倦要寻找的新闻富矿。如何挖好这些“富矿”?这次采访活动对编辑记者们而言,既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也是一次在全媒体时代“自我测试”以及互相比拼、互相学习的过程。大家把“践行‘四力’走基层”当作最好的课堂,把人民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做新型的“笔杆子”,充分运用全媒体“十八般武艺”创新表达,借助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的平台优势,制作推出了一批“冒热气”“接地气”的稿件和新媒体产品。

    着眼新闻宣传大格局

    透过“苏南模式”讲好中国故事

    改革开放40年来,让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苏南模式”,被邓小平称之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苏南模式”也在不断调整和创新,从偏重经济增长的发展路径转变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建设齐头并进、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新路径,形成“新苏南模式”。

    此次中国记协组织的践行“四力”江苏行采访活动,精心选点,线路紧凑,内容丰富。在为期一个星期的采访中,55名编辑记者实地考察了江阴华西村、江阴徐霞客镇、张家港永联村等基层组织在改革开放中敢为人先的典型经验,调研采访红豆集团、海澜集团、友达光电、华天科技、同程旅游等民营企业的创新精神和发展成果,还深入苏州工业园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昆山广电产业园等改革开放创新试验田,感受他们领跑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势头。

    一场场新闻发布会、一个个生动的图片展览、一次次深入调研走访,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引发了“头脑风暴”:华西村、永联村,几十年长盛不衰的原因是什么?红豆集团、海澜集团等民营企业,为何在总能比别人领先一步占领制高点?昆山、江阴何以在全国县域经济中占据顶尖位置?面对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他们如何把握“变”与“不变”?……

    江苏的历史性变革,正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着眼于新闻宣传的大格局,这是我们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最丰富的素材、最坚实的基础、最深厚的底气。“现实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论,没有一种抽象的教条能够和它辩论”。宣传好、报道好这些典型经验,探寻其成功之路,讲好江苏故事、中国故事,无疑将起到典型引领的积极作用。

    着眼增强本领能力

    不同媒体“跨界”交流真融深融

    此次采访活动,既有中央新闻媒体,也有地方的主流新闻媒体,包括了报纸、电视、广播、网站,当中既有老牌的传统媒体,也有近年来崛起的后起之秀。编辑记者们边采访,边交流心得,探讨新闻业务。一路上,各家媒体不同风格、不同角度的新闻作品,让大家感受到了新闻之美,在互相对照、互相学习中得到提高,以此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检查、梳理、调整,修正自身的不足和差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这次采访报道,新媒体的呈现方式已经成为主流,显得更加“脱纸化”“脱PC化”。一些编辑记者装备有包含智能手机、外接镜头、防抖云台、麦克风等专业设备的全媒体采访包,具有录音录像、视频直播、无线传输等功能。我作为广西日报派出的一名文字记者,此次除了在报纸上发稿,也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创新表达,在微博、微信、客户端、网站上进行图文并茂的报道。

    接到采访活动的通知,我在出发前向报社集团领导作了汇报,并和编委办、新媒体部沟通,建立了一个报道微信群。采访当中,不少报道的文字和图片,都通过这个微信群及时传递到后方。后方的新媒体部工作人员接收后,第一时间迅速组合、编审,保证了在微博、微信、客户端、网站进行分发。前方、后方有什么信息,也及时反馈,保证了无缝对接,畅通发稿渠道。这样的报道,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前后方协同作战,形成合力。

    眼下在采访当中,一台手机可以胜任拍摄纪录的工作。为了更快地发稿,我充分利用手机编发文图;同时,为了让发稿的图片质量更好,我携带了一台有WiFi功能的单反相机,一边走一边拍,一边把选好的图片发到手机上,再用手机迅速传到后方。专业相机的拍摄效果比手机更好,这样就保证了图片的质量,呈现的新闻画面更精彩。我还携带了笔记本电脑,保证写稿时敲字速度更快,图片和视频的处理效果更佳。

    视频的拍摄和剪辑,如今已是不少报社记者的基本功。恰好四川广播电视台的编辑张陟臻和我同住一个房间,我这个制作视频的“初级生”向他请教,他都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有一天晚上,为了制作一个报道华西村的小视频,我们俩鼓捣到深夜。一路上,他不厌其烦地示范、传授,让我进一步提升了视频的制作技巧。

    由于准备充分,我在江苏行采访活动中应付自如。比如11月13日,在江苏行活动启动的现场,我马上编发微博对活动进行了报道,这是采访团第一个发稿的。接下来的采访行程中,边走边发稿成为常态。11月17日,在践行“四力”江苏行采访活动的总结座谈会上,中国记协相关负责人对广西日报的报道予以表扬,认为报道又快又好,既有速度,也有深度。

    此次采访活动,是一次检验融合成效的考场、媒体同台竞技的赛场,同时也展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界线日益模糊的趋势。一些编辑记者的精彩报道,让人在赞叹之余,既有紧迫感危机感,也有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渴望感。

    着眼于既要有“小编”的网感

    也要有“老编”的专业

    新媒体时代,如何才能有效地把新闻内容传达给受众?“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此次采访,我有意识地对报道题材进行分类,对“虾”“鱼鳖”“蛟龙”一起抓,进行差异化立体式报道,编微博,拍视频,也写大稿。有的题材,我快速发在广西日报的微博上,这主要是迎合当今碎片化的浅阅读模式;有的题材,我在广西云客户端、广西日报微信公众号上进行了图文并茂的深度报道。总之,作为一名全媒体记者,既要有“小编”的网感,也要有“老编”的专业。

    对于有一定深度的题材,我力求寻找新角度,不追求发稿速度,不追求大而全,而是从利于受众“悦读”的角度出发,把自己当成移动客户端的第一读者。比如,对于华西村,媒体的报道已经连篇累牍,我们手头拿到的材料也很充足,村党委书记吴协恩也接受了大家采访,生动讲解了华西村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思考。写稿时我一再割舍,一再推倒重来,最后写成了《“不要土豪的富,要文化的富”——探寻江苏无锡市华西村创新发展小记》。在采访海澜之家时,作为名牌服装企业,他们安排的却是让大家参观他们建设的海澜之家美术馆,以及马文化博物馆——飞马水城。有的人摸不着头脑,认为这只是安排的一次观光游览项目。我敏锐地感受到,这是该企业跨界涉足文化旅游的一个大胆尝试,也是海澜集团“不断否定自己,永远追求卓越”企业精神的体现。博物馆讲解员一句关于海澜集团“服装企业不生产服装”经营模式的解说,正是关键的新闻线索。为此,我梳理了相关采访材料,当晚写成了《自我否定以梦为马——触摸海澜集团发展的“非常规思维”》,次日在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图文并茂发出。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此次江苏行采访,向我们呈现了一幅苏南生机勃勃的改革开放画卷,尽管行色匆匆,但见微知著,意犹未尽。烟雨画巷,见证着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小桥流水,娓娓讲述着这里的经济奇迹;如今,青石板路与信息高速公路并轨前行,又开启新的篇章!(覃文武)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7667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