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传递光明 |
作品类别 |
新闻摄影 组照 类 |
||
作 者(主创人员) |
温沁 |
编辑 |
刘浩、陈明 |
||
刊播单位 |
安徽日报 |
刊播日期 |
2018年3月29日 |
||
刊播版面 名称及版次 |
12版摄影报道 |
单幅/组照 (幅数) |
组照(8幅) |
||
作品简介 |
记者参加3月21日安徽省红十字会在合肥市大蜀山文化陵园举办的2018春分缅怀诵读会时,见到许多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深受感动,决心拍摄一组器官捐献过程的照片。在多方沟通,获得逝者家属同意的前提下,于27日夜间、28日凌晨和上午,记者跟拍了眼角膜获取、移植的全过程,见证逝者的无私大爱和失明者重见光明的欣慰。28日中午拍摄结束,记者未曾合眼,连续作战,赶回报社选图写稿,参与组稿画版,确保作品于29日及时见报。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医院采访过程中也抽空签署了眼角膜捐献志愿书,可能是安徽记者队伍中志愿捐献眼角膜第一人。 这组摄影报道播发后,获得业界好评,引发强烈社会反响,安徽多家地方媒体和新华网人民网等央媒多次进行转载,形成刷屏之效,还有不少读者致电或留言希望加入角膜捐献者队伍。在2018年安徽图片盛典比赛中,该组照片获得人文关怀类年度大奖。 |
||||
推荐理由 |
主题感人,画面生动。记者抓拍到捐献者家属感怀的表情,医生缅怀逝者动人的瞬间,眼角膜在黑暗中被一束光照亮,画面抓人,同时也象征着给身处黑暗中的人带来光明。让人阅之难忘,感同身受。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遗体器官捐献是彰显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尚行为,捐献者为他人的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做出了无私奉献,为医学事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采访艰苦,连续作战。深夜,女记者孤身一人在地处郊区的养老机构和医院之间奔波,为了全程跟拍,及时组稿发稿,夜不能寐,24小时连续作战。 |
||||
初评评语 |
记者跟踪拍摄眼角膜移植这一新闻事件,进行了完整的记录,具有很强的纪实性。组图逻辑关系清晰,画面完整,构图严谨,运用视觉语言从不同角度表现人物情绪,对细节的抓拍极具感染力。同时利用拍摄手法对相关信息实施保护,充分体现了媒体责任感。其中多幅作品对眼角膜、眼睛的光影运用效果极佳,也象征着无私的爱心捐赠令受捐者从黑暗走向光明,对弘扬社会正能量起到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