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桥飞跨 中国飞越

2019-06-23 14:58 | 来源: 广东记协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大桥飞跨 中国飞越

——写在港珠澳大桥通车之际

 记者 袁佩如 吴哲 梁涵 刘倩

    伶仃洋上,三江汇聚。在南中国海边,珠江口两岸的城市群,如同颗颗珍珠,璀璨夺目。

    2018年10月23日,一桥飞跨港珠澳。茫茫碧波上,这神来一笔将南海明珠串成“项链”。

    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改革开放40年的跋涉与奋斗,新时代粤港澳的融合与共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与期盼,都在这座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上留下了印记。

    这是一项国家工程一件国之重器,穿越空间和时间;这是一条世界级湾区通道,连接粤港澳通向未来;这是一次飞越,见证沧海变桑田见证中国梦。

    大桥飞跨,见证改革开放四十年跋涉奋斗

    “我在珠江西,你在珠江东,相隔伶仃洋,害我伶仃苦。若有鹊桥来飞渡,彩链如龙舞。”

    随着港珠澳大桥通车,珠江两岸从4小时车程压缩为1小时。四十年前,跨海疾驰,只是珠江两岸的梦想。如今,梦想照进现实,天堑从此变通途。

    看大桥,也是在看中国。

    大桥立项之初,中国能否修建跨径400米的大桥被广受质疑,如今港珠澳大桥一举揽下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等6个“世界之最”;

    改革开放之初,广东人均GDP150美元仅相当于香港3.8%,如今广州、深圳经济总量均突破2万亿元大关,与香港比肩。

    大桥飞跨,见证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巨大跨越。

    经港珠澳大桥“穿针引线”,5.6万平方公里的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7000万人口、经济总量超10万亿元的庞大体量。这片以环珠江口区域为核心,背靠大陆面向南海,地处国际航线要冲的湾区,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上往来距离最近的经济发达区域。

    “如果把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市分离开来看,各区市的经济体量不足以称为‘一带一路’的支点,但整合打通的大湾区就能达到相应的能级。”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莫道明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GDP相当于东盟十国的一半以上,具有强大的经济辐射力。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作为国家战略、顶层设计,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在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它的建设,不只是中国与世界同行的自我发展,更是回击逆流、引领潮流的大国担当: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珠江的水,香江的风,濠江的灯火,相映成一幅生生不息的意象,推动改革开放的航船继续昂扬奋进。

    大桥飞跨,见证内地与港澳同生共荣

    “船儿弯弯入海港,回头望望沧海茫茫。”小船,终将驶入大港。

    “建设港珠澳大桥是中央支持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区域更好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距离1983年香港爱国人士胡应湘提出修建粤港跨海大桥,已有35年。

    大桥飞跨,见证了内地与港澳的融合与共荣。

    今年2月,年过八旬的胡应湘,终于站上了港珠澳大桥:“当年,香港经济发达,是转得很快的小齿轮,内地经济则是一个刚刚启动的大齿轮。改革开放40年来,小齿轮帮助大齿轮转得更快;今天,大齿轮早已转得更快,反过来帮助香港小齿轮更好地转动。”

    窗口、桥梁、跳板……在国家现代化的不同阶段,港澳曾扮演着不同角色。今天,我们不仅要“从港澳看港澳”,更要“从国家看港澳”“从世界看港澳”。

    于香港,内地这个庞大的经济体,有着巨大的牵引力。于世界,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祖国强大腹地,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拓展新空间。

    “港珠澳大桥除了工程浩大、投资巨大外,在一个国家内,跨越三个实行不同法律制度、行政制度的地区建设运营,目前国际国内未有先例。”在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看来,“一国两制三地”既是港珠澳大桥的独特性、创新性所在,又是复杂性、艰巨性所在。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曾多次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需要中央有力的协调,用行政的手段消除阻碍市场机制发挥的行政力量。”

    “离开中央来谈粤港澳三地的跨境项目是很困难的。”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助理高星林认为,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试验田”。实践证明,在中央支持下的“一国两制三地”共建共管共享,可以寻求最大公约数。

    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粤港澳三地的湾区浪潮,正向着同一个复兴之梦,由分流而汇流。

    大桥飞跨,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与期盼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沉管预制、人工岛成岛、深海安装、隧道贯通……7年多来,成千上万的港珠澳大桥建设者迎着滔滔江水、疾风劲浪,在壮阔的海底建造出一条世界最长的外海沉管隧道。

    规模大、难度大、风险大——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经历了太多的“第一次”:外海大型深水沉管隧道施工在中国是第一次,大型钢圆筒成岛施工在世界是第一次,重达3000吨的海豚塔整体吊装在世界是第一次……

    “大型工程建设往往是技术创新的发动机。”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余烈曾以一连串的数字,道出了大桥科技创新的成果:

    创新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54项,形成专著18本、技术标准60册……

    大桥飞跨,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与期盼。

    昨日的先辈高擎改革开放大旗,靠着一股革命的勇气和劲头,杀出了一条血路;今日之我们更要有自主创新的骨气和志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实力!

    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延伸到香港、澳门。香港城市大学惠州校园项目落户潼湖生态智慧区、香港科技大学到广州南沙筹办分校、南方科技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建“深港微电子学院”……湾区内科技创新资源加速流动。

    培育创建国家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广东积极补齐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的“短板”。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深圳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佛山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东莞材料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首批4家广东省实验室正式开跑。

    重点布局大科学装置,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步伐越发坚定。中国(东莞)散裂中子源建成试运行,中微子实验室二期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惠州加速器驱动嬗变装置和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项目预计今年开工……

    粤港澳大湾区,正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坚毅和勇气,引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澎湃大潮!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39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