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作三:
21地市及示范县区河长办集体入驻南方号
省水利厅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3月22日是第二十六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一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全省河长制办公室集体入驻“南方号”暨“广东江河水深调研”启动仪式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举行。活动中,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和13个省级示范县(市、区)的河长办正式集体入驻南方号,成为“广东河长”南方号矩阵大家庭的新成员。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河长制办公室主任顾幸伟,省河长制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许永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红兵出席活动。
顾幸伟指出,治水既需要党政部门履职尽责,更需要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接下来,要做大做强“广东河长”南方号矩阵,做强政务宣传,做好舆论引导;要做深做实“广东河长·广东江河水深调研”,充分整合资源和力量,坚持问题导向,将调研做深做实。要做准做精治水宣传,省水利厅要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一道,齐心协力做好国家治水方略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活动中,省水利厅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同步启动“广东河长”项目的重磅采访活动及报道——《广东江河水深调研》,其将针对广东治水及推进河长制的典型问题、重点任务,由南方日报记者联合河长办及专家,进行深入调研式走访,既反映推进成效,也问策治水之道。
许永锞表示,在全省全面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的背景下,省河长办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开展广东江河水深调研,既要反映成效,也要发现问题,以此进一步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在南粤大地落地生根,希望各地河长办和水利部门能够充分利用好媒体,讲好河长故事,传播好河长声音。
刘红兵表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省内媒体中率先启动并认真做好我省推行河长制的宣传报道。《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启动“广东河长”栏目及南方号,开展“河小二随手拍”活动,报端联动推出系列报道。接下来,南方日报将联合集团内的南方+客户端等媒体平台,开展“广东江河水深调研”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在全省深入落实。
作为聚合全省官方机构的权威政务新媒体平台,南方号目前已吸引全省超过3700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入驻。在实现全省21个地市和广州市越秀区、深圳市宝安区、珠海市斗门区、汕头市濠江区、佛山市禅城区、河源市源城区、梅州市平远县、江门市鹤山市、阳江市江城区、茂名市高州市、清远市英德市、云浮市新兴县、韶关市乐昌市共13个省级示范县(市、区)河长办南方号全覆盖后,南方号将继续邀请并欢迎更多县(市、区)、镇、村级河长(办)入驻平台。
特写:
“跟着河长去巡河!”
“每天至少要巡河(湖)一次,走完一圈大概2万多步。”海珠湖村(居)级河长彭弈雯说。3月22日,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在广州“绿心”海珠湿地,跟着河长去巡河。
直播镜头中,只见海珠湖畔,野鸭阵阵;观鱼亭边,鱼儿群群;南草坪上,繁花朵朵。老老少少信步游览,好不快活。
这样的美景背后,是众多河长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把河长比作第一现场的‘眼睛’,我们就像是信息枢纽。”同行的海珠湖河长信息联络员向凡表示,一旦收到各级河长以及“民间河长”的爆料,就会第一时间把他们发现的问题反馈到水利、环保、住建等各部门及时解决。
“这些年综合治水有了非常明显的成效。”一同巡河的专家、海珠湿地高级工程师叶雄鹰介绍,过去周边水质并不清澈,也有偷排等污染情况出现,时常还飘来异味。在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通过采取沿岸截污、查处偷排漏排行为等大量工作,一方面减少了污染源,另一方面通过水闸联动多进行水体置换,显著改善了水质。
他表示,由于水环境的改善,吸引了丰富的鱼类和鸟类来此繁衍栖息。截至2018年3月,海珠湿地有鸟类167种,鱼类46种。“环境好了,我们生活的幸福感也提高了!”在水边游玩的一位海珠市民自豪地说。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肖文舸 谢庆裕 戚莹莹 黄进 通讯员 粤水轩
策划统筹:谢思佳 卢轶 何勇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