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智说“一带一路”这五年

2019-06-23 13:53 | 来源: 中国行业报协会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一带一路”不是馅饼更不是陷阱

    “一带一路”倡议横空出世5周年了,国际主流社会注意到她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正积极加入浩浩荡荡的潮流中来。但毋庸讳言也出现了非理性的声音,认为中国在撒钱,制造“债务陷阱”。习近平主席在9月3日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回应的“五不”原则,既适合非洲,也适用于所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

    有一种意见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撒钱、“好大喜功”。确实,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旧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民生、环境等急需用钱的地方很多。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只是发起融资方之一,提供关键项目种子基金,吸引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包括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其他机构贷款。而且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从“共商、共建、共享”中受益,中国也不例外。

    还有一种“债务陷阱论”,称中国通过贷款的方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合作,让这些国家债务水平激增、陷入所谓“债务陷阱”,最终向中国“臣服”“纳入”“朝贡”体系直至“出让”部分“主权”。

    这种意见显然是张冠李戴了,也有数典忘祖之嫌:它说的是西方走过的老路,不是中国的解决方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贷款往往附加苛刻条款,如减少政府开支、提高进口税、国有企业私有化等。IMF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不仅意味着冻结基础设施的重建,而且可能让国家陷入更大的政治风险。“IMF=I’m fired”的著名标语,将作为奇葩长久留在世界金融史中。

    中国方案是另一种风格:给沿线国家“输血”的同时,也增强自主“造血”功能,为所在国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进步、出口创汇和增加就业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竞争力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共赢、多赢模式的魅力。看看西南亚吧?西方大肆炒作斯里兰卡陷入“债务陷阱”,但斯里兰卡前总统拉贾帕克萨是这么说的:“汉班托塔港的全部建设费用17.61亿美元,贷款截止日期为2036年。截至2016年底,已经还掉了5亿美元”“在港口实现收支平衡前,早已仔细计划了如何筹集偿还贷款的资金,并没有所谓的中国债务陷阱。”

    再看中非的产能互补。中国有资本、有产能、有技术,非洲有着丰富的资源,如原油、锰、铜等。中国从非洲进口的铜、棉花,数量比国产的还多;非洲的油田项目则为中国能源安全提供了巨大帮助。非洲摆脱经济只能靠“往地下挖”的状态,又会带来巨大的市场:2000年,中非贸易额仅有100亿美元;2017年中非双向贸易额已达1700亿美元。麦肯锡在8个非洲国家的1000多家中国企业进行调查,发现89%的雇员是本地人。

    事实胜于雄辩。5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已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与10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118份共建“一带一路”方面的合作协议。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共形成279项成果清单,已经有255项转为常态化工作,有24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诚然,“一带一路”是全新事物,在推进中很多方面仍须不断完善;虚心听取不同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也是我们应有的态度。时间会证明,“一带一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更不是让人火中取栗的陷阱,而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尝试。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 赵丹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45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