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微你寻亲记1.一街之隔的苦苦寻找2.半分钟回应 三分钟查清3.32小时爱心接力

2019-06-23 13:53 | 来源: 宁夏记协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微”你寻亲记之三 32小时爱心接力

    本报记者 姜璐

    “张华华”“王梅花”“马丽丽”。

    这名走失女子接连说出自己的三个名字,让马刚隐约觉得她神志不清。

    马刚给“张华华”端了一杯热水,谁知她不但拒绝喝水,还推搡马刚,眼神里充满恐慌。

    “别怕,我不会伤害你,水给你放在桌上了,有什么需要尽管说。”马刚话语轻柔而温暖。他试探着将“张华华”的手放在自己手上,轻拍了两下。几分钟后,逐渐放松警惕的“张华华”突然说:“我爸是打家具的!”

    马刚眼前一亮,连忙在“‘微’你寻亲”里输入:“女子提供了一条新线索,她父亲是木工。”

    夜已深,“‘微’你寻亲”依旧一片寂静。

    马刚决定驾车载着“张华华”到西市场附近寻找线索。

    每到一个路口,马刚都要停车问:“是这里不?现在朝哪边走?”“你家在工商局家属院不?”然而,连着开了5公里,“张华华”依旧说不清家在哪儿。

    回到派出所,已是8月17日零时40分。焦急万分的马刚将“张华华”安顿在吴忠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救助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救助中心),还给她买来洗漱用品。

    “我爸是打家具的!”“张华华”的话萦绕耳畔,马刚一夜未眠。

    “西市场附近的居民大多是从利通区早元乡秦桥村搬来的。”8月17日早上,民生街派出所教导员马存军的一句话提醒了马刚。

    “怎么没想到秦桥村?”拍了拍脑门,马刚连忙给秦桥村党支部副书记张红兵打电话。

    张红兵说:“村里许久没人做木工了,也无走失警情。”

    12时50分,走失14个小时、身在救助中心的“张华华”不愿和任何人交流,时而站在墙角喃喃自语:“回家,家……”时而坐在窗边凝望。

    见此情景,马刚心情沉重。

    “‘微’你寻亲”里,依然没有任何关于“张华华”的消息,有人建议:“这种家人不报警、辖区民警不知情的走失情况挺特殊,不行让救助中心处理吧。”

    “再等等看,兴许还有希望。”马刚回复。

    8月18日6时,民生街派出所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她从乡镇工作群看到别人转发的照片,发现走失女子是她的邻居王光花(化名),家住秦桥中心村,有间歇性精神病。

    马刚立即打通王光花父亲的电话,老人十分惊讶地说:“不可能啊!她18年前就嫁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了,一直没回来过,怎么能在吴忠走失呢?”

    在与王光花父母汇合的路上,马刚接到了一个归属地为内蒙古的电话,对方是王光花的丈夫,他表示,刚才接到岳父的电话,妻子的确走丢了两天,因害怕家人担心,一直没告知王光花走失的消息。他在家附近寻了个遍,也没找到妻子的身影,只好来到吴忠市找她,这会儿刚到吴忠汽车站。

    “真不容易,终于找到了!”挂掉电话,马刚和同事一阵欢呼。

    在长达32个小时的爱心接力下,王光花终于找到家人。

    时隔18年,再次见到父母的王光花,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母亲紧攥着她的手,泪流满面:“想家了给我们说呀,一声不吭地跑回来干啥?万一遇到危险让我们咋活?”

    事后,王光花的父亲告诉马刚,多年前,他的确当过一名木工,女儿嫁人后,转行做起了小生意。

    利用“‘微’你寻亲”,利通区警方已成功寻亲200多人次。为扩大“‘微’你寻亲”的影响力,利通区区委常委、公安分局局长谢彦林提出扩群,“群里不能都是警察,要将社区网格员、禁毒专干、治保人员、敬老院工作人员、救助中心工作人员等社会综治力量,都吸纳到群里。”

    不久前,利通区公安分局申请了“‘微’你寻亲”抖音和微博账号,探索多层次、全方位的“互联网+寻亲”模式。

    马刚他们更忙了……

   上一页 1 2 3 4 5  

责任编辑: 赵丹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456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