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电视理论传播功能的缺失与再造 ——以《马克思是对的》为例探析 理论节目的创作与发展

2019-06-23 13:32 | 来源: 江苏记协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电视理论传播功能的缺失与再造

——以《马克思是对的》为例探析理论节目的创作与发展

    【内容摘要】当前,主流媒体正以创新的方式,对理论内容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行通俗解读和有效传播,让理论为社会公众所接受,这对“画出最大的思想同心圆”具有重要意义。理论节目电视化传播的挑战性极大,需要在节目内容、节目气质、节目表达、组织协调等方面进行创新。主流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需要再造缺失的理论内容传播的功能。应当认识到,理论解读是专家学者的事,更应是电视媒体人的事;内容生产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理论节目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关键词】理论传播;电视媒体;功能缺失;功能再造

    当前,媒介融合趋势不断发展,主流媒体正以创新的方式,对理论内容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行通俗解读和有效传播,让理论为大众所接受,这对“画出最大的思想同心圆”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主流媒体的重要责任,也是一个挑战巨大、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主流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需要再造缺失的理论内容传播的功能。

    一、理论内容电视化传播的现实挑战

    判断一个媒体是不是主流媒体,很重要的一个标准是看其引导力的强弱。理论节目在引导舆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通过理论节目从理性层面推动受众形成共识,引导效果会更加突出。然而,当前电视媒体上理论节目寥寥无几,能够有效传播、产生广泛影响的更是凤毛麟角。这是因为做好理论节目对电视媒体人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收视竞争有压力。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一书中以法国电视媒体为例,详尽分析了“经济场”对“新闻场”的影响,指出电视媒体要有经济收益,就要有广告量;要有广告量,就要有收视率;要有收视率,就要报道吸引受众眼球的新闻;而最吸引受众眼球的新闻往往会集中到社会新闻。 这种运作逻辑在我国电视行业同样存在。为了追求收视率、获得广告量,电视媒体往往将重心放在更容易吸引眼球、能立竿见影拉动收视率的社会新闻上。特别是当前媒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电视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巨大,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由于更能带来收视率,综艺节目成为各家电视媒体内容生产的重中之重,有的综艺节目不惜以庸俗、低俗、出格的方式博眼球,一定程度上出现“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淹没生活的泛娱乐化现象。理论节目在收视方面不占优势,很难吸引广告投放,如果只算“经济账”,电视媒体显然会缺乏制作理论节目的动力。

    其次,驾驭能力是短板。新闻节目、综艺节目等是电视媒体成熟而主流的节目类型,但理论节目则需要更高的驾驭能力,对于电视媒体人而言,做出具有良好传播效果的理论节目更是难上加难。理论节目要求主创团队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能够准确把握理论精髓和核心要义,同时又能以通俗化、大众化的方式进行荧屏呈现,让受众乐于接受。在当前的全媒体传播环境下,策划制作理论节目不仅要考虑电视传播的影响力,还要考虑新媒体传播的影响力,这更令电视媒体人望而却步。

    然而,跳出“唯收视率论”的羁绊,以理性的方式、创新的手段,通过理论节目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是主流媒体应有的责任,电视媒体理论内容传播的功能需要再造。2012年下半年,大型理论访谈节目《时代问答》在江苏卫视晚间重要时段启动常态化播出。节目定位于“时代热点,权威解读”,第一时间聚焦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及时回应百姓关切的问题,目前已累计播出近300期。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不久,解读十九大精神的六集大型通俗理论节目《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在央视新闻频道、财经频道、科教频道播出。2018年,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由中宣部理论局、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广电总台联合制作的五集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面世,以下将以该节目为例,探析理论节目在当下媒介环境中策划、制作、传播等环节的思路。

    二、理论内容传播创新的探索实践

    理论节目要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其难度远大于新闻节目、综艺节目等类型,创新尤为重要。从《时代问答》到《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再到《马克思是对的》,几年来,电视媒体人在理论内容的传播创新方面持续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把控能力也有所增强,但是用五集电视节目聚焦伟人马克思、解读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既要严谨,又要好看,无疑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在《马克思是对的》策划之初,节目创作团队就明确,力求以新的视角讲述马克思的博大胸怀、高尚人格、理论贡献和世界影响,展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真理光芒和当代价值;力求用通俗、生动的电视节目解读深奥、抽象的理论内容,为青年一代走近马克思、学习马克思主义提供一个更加“接地气”的入口;力求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同时,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实践,深刻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实现这些策划意图,必须在节目内容、节目气质、节目表达、组织协调等方面进行创新。

    (一)内容紧扣主题

    马克思的一生波澜壮阔,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马克思的笔记和著述浩如烟海。为了用五集电视节目讲好马克思的故事,讲好马克思主义,创作团队让每集节目内容都紧扣一个话题或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观点,进行系统梳理、理论阐释,适时穿插生动故事,力求做到既紧凑又丰富,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

    《马克思是对的》从马克思的中学毕业作文入手,为观众讲述马克思如何在17岁就立下“为人类而工作”的志向,如何为实现理想刻苦学习提高本领,如何在《莱茵报》工作期间以笔做武器抨击专制政府为贫苦群众发声等,向观众展示一个从小怀抱远大志向并用一生实践理想的伟人马克思。节目从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至高评价入手,讲述马克思如何在反思、扬弃前人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一步步形成自己的哲学观点,准确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通过讲述《资本论》创作和出版背后的故事,阐述剩余价值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的核心要义,让观众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对《资本论》的不朽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讲述《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的故事,带领观众认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回顾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历程,用雄辩的事实证明科学社会主义跨越时空的真理力量;从马克思在英国广播公司(BBC)1999年举办的“千年思想家”评选和2005年举办的“古今最伟大哲学家”调查中都位列第一。讲述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和巨大影响,特别是在当代中国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为了让节目更好看,创作团队注重深挖细节,搜集了大量有关马克思治学、生活、爱情、论战等方面的细节材料,有机地融入节目中,让节目更加有血有肉,不枯燥、不晦涩。例如,为了展现马克思勤奋好学的特质,节目组从德国作家梅林撰写的《马克思传》中找到相关记录——马克思在柏林大学求学期间,一年的专业书籍阅读量比一般学生数年都多。而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里找到更多细节:为了更好地钻研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在写作之余,利用闲暇时间学习和钻研数学,自学了微积分;在写作《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时,为了能更直接地阅读俄国的统计数据,已经52岁的马克思开始学习俄语,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就可以自如阅读俄语资料了。这些细节为马克思一生涉足多个领域并在涉足的每个领域都有独到发现提供了生动注解。

    严谨的逻辑讲述、巧妙的故事穿插,让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既系统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全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又塑造了立体丰满、可亲可敬、充满魅力的马克思形象。马克思的伟大人格、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得到充分彰显。

    (二)气质精准定位

    理论节目要提升引导力,影响青年一代,既要注重阐述的逻辑性,又要注重节目的生动性。打造一档充满青春气质的理论节目,是创作团队对《马克思是对的》的定位:希望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讲述方式,吸引青年人的关注;力求让节目成为一堂励志课,也成为一堂能够激发人们兴趣、引发人们思考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知识普及课。节目组特别邀请了5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担任主讲嘉宾,以增强节目的权威性、可信度。同时,还从全国各大高校筛选出5位深受学生欢迎、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青年教师,同理论大家一起担任主讲嘉宾,强化节目的互动性、交流感。

    除了邀请理论专家、青年教师担任主讲嘉宾外,《马克思是对的》节目组还从北大、清华、南大、复旦等高校挑选了28名优秀青年,作为参与节目的“青年代表”。节目中,他们讲述故事、与嘉宾交流互动、朗诵诗歌,表现亮眼。“青年代表”中的很多人都有参加各类演讲比赛的经历,互动发言积极踊跃,故事讲述生动流畅,诗歌朗诵声情并茂,充满感染力,彰显了节目的青春气质。

    不仅如此,参加节目的现场观众也都是来自高校的青年学子,他们与场上的“青年代表”形成呼应,散发出浓浓的“课堂”气息。他们带来青年人的视角、青年人关心的话题,与嘉宾交流对话,谈感触,谈疑惑,更能引起青年人的共鸣,成为节目的又一大亮点。

    节目的参与者是青年人,目标受众是青年人,制作团队也主要是青年人。《马克思是对的》主创团队绝大部分是“80后”和“90后”,他们与青年受众群体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共通,这让节目更容易被青年人接受和喜爱。此外,创作团队还组织年轻的专业人员创作了主题曲《你的名字,我的力量》,以“我”为视角的歌词和轻快的旋律进一步拉近了节目与青年人的距离,赢得网友纷纷点赞。

    (三)表达全面创新

    理论节目缺乏新闻性,又不具备娱乐性,要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需要每一个环节都创新到位。《马克思是对的》节目策划之初,创作团队全面搜集国内外理论节目,并组织观摩、研讨活动。在此基础上,收集不同的策划方案,取长补短,形成基础方案,再经过论证、打磨、完善,确定最终的流程和形态。在表达方式上,该节目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

    第一,通过创新内容的表现手法,增加节目的可看性。作为理论对话节目,仅仅采用专家讲述的方式显然会令观众感到枯燥。为了让节目内容更加通俗易懂,节目组经过反复论证,决定采用手绘动画的形式呈现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以简短的篇幅和直观的形式帮助观众理解。例如,在主讲嘉宾阐述《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时,节目通过手绘动画呈现了《共产党宣言》的核心观点,让观众一目了然。手绘动画除了用于理论阐释,还运用到故事讲述中,如讲到马克思在《莱茵报》的工作经历、马克思与不同哲学流派代表人物之间的论战时,节目也是借助手绘动画再现当时的情景,让节目更加生动、更加形象。此外,节目中还运用了“小黑板”等网络上常见的表现方式,使节目整体风格年轻化,符合年轻观众的收看习惯。

    第二,通过丰富流程的环节设计,让观众耳目一新。节目组在演播室专门设计了“互动提问区”和“故事讲述区”,每集安排7位“青年代表”讲述马克思的故事,与主讲嘉宾互动交流,取代了主持人串场或配音的传统方式,既为节目增添了青春的气息,又给观众很强的代入感,让理论节目“活”起来。每集节目片尾还特别设计了“致敬马克思”的诗歌朗诵环节,通过朗诵马克思的代表诗作,向伟人致敬,诗歌朗诵短视频在互联网推送后迅速刷屏,增强了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第三,通过逼真的舞美设计和场景还原,提高节目呈现效果。节目组经过反复设计和论证,最终确定了实景化的舞美设计方案:实体书架与外文书籍模拟出19世纪古旧的图书馆,环形阶梯式的观众区布置在大屏与灯光的配合下,又营造出一种富有浓郁时代气息的欧式课堂氛围,让现场观众身临其境,仿佛回到马克思生活的年代。

    第四,坚持全媒体传播的思路,扩大节目影响力。除了在网络直播完整的节目,创作团队还为每一集节目制作了5分钟左右的短视频版本,并将手绘动画、诗歌朗诵、主题曲等精彩内容进行碎片化拆分,在新媒体平台推送。这些短视频契合当下受众的观看习惯,为节目赢得了较高的网络人气。

    (四)组织高效有力

    《马克思是对的》节目从策划到正式播出只有两个月时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创作团队组织上百人的团队,有序调度,协同作战,高效运转,为节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具体来说,组建了文稿创作组、现场摄制组、技术保障组、后期剪辑组等多个小组,合理分工,责任到人,全力投入到节目制作中。

    对创作团队形成巨大挑战的是内容的把握。在打磨脚本的过程中,创作团队对马克思的事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全方位搜索和整理,形成节目的框架结构。为确保每集节目内容严谨准确,创作团队查阅了原著和相关解读,分头搜集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更是不胜枚举。对于重要的理论观点,节目组请专家做梳理,提供素材,再组织文稿创作组用电视语言进行通俗化表达。形成脚本后,再请各领域的专家进行把关。为尽快完善脚本,给录制和后期制作留出更多时间,创作团队对文稿逐字逐句推敲,前后打磨十余遍。有了成熟的脚本,录制效率得以大大提高。成片完成后,创作团队又根据各方面的意见,进一步推敲细节,打磨完善,力求节目逻辑严密、内容严谨、形式生动。

    2018年4月27日-5月1日,《马克思是对的》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首播,央视网多终端直点播点击量超4400万次,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我苏”新媒体平台点击量超2000万次。新华社称该节目“浸润理想情怀、洋溢青春气息”,“带着观众们一起重温马克思的光辉足迹,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感知真理的力量,把握时代的脉动,激发前进的动力”

    三、结语

    用创新的方式通俗而生动地解读理论内容,提升主流媒体的引导力,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项十分有意义、有价值的任务。电视理论节目《马克思是对的》播出后,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充分说明只要创新到位,即使是“小众”的理论节目,同样可以取得“大众”的传播效应。

    这一节目的制作过程也为电视理论节目乃至整个电视媒体的发展提供了以下启示:第一,理论解读是专家学者的事,更应是电视媒体的事。媒体具有放大效应,通过有效的理论阐述引领引导舆论,主流媒体不能当旁观者,应当责无旁贷做主力军。理论内容的电视化传播极具挑战性,但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下,善于从理性层面推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应该成为电视媒体人担当作为的必备能力。第二,内容生产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当前媒体竞争十分激烈,要有可持续发展,算“经济账”无可厚非,但作为主流媒体,越是在竞争压力大的情况下,越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越要强化算“政治账”的意识,保持定力,不唯收视,动作不变形,不能只算“经济账”,避免受“经济场”的冲击与干扰。理论节目投入不小,在收视上又不讨巧,难以形成广告收入,但从电视媒体履职担责的社会责任来看,理论传播是其不应缺失的功能。第三,理论节目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在新的传播格局下,理论节目要取得不俗的传播效果,创新是重要出路,即使在创新的过程中犯一点错误,也不能犯不创新的错误。第四,研究受众习惯,把握传播规律,用创新的方式实现理论内容的有效传播,是电视理论传播功能再造需要突破的重点环节。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49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