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新时代背篓检察官日记摘抄

2019-06-23 13:31 | 来源: 部委专业报初评委员会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背篓检察官故事背后的青春情怀使命

    几个80后、90后年轻人,背着背篓、扛着检徽,一头扎进武陵山中,被山里的乡亲们亲切地叫作“背篓检察官”。

    顶雨踩泥,披星戴月,“背篓检察官”将为民情怀装在心中,将群众的利益背在背篓里,行进在大山深处,服务在群众心坎。

    他们没有办理惊天动地的贪腐大案,却解决了可能让乡亲们要命的“小事”;

    他们不像一些青年男女在繁华都市狂欢,却甘于在寂静山岭间为乡亲们守护公平正义。

    一切的一切,皆因他们心里装着群众的冷暖,他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新时代政法工作发展理念铭刻心头。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论述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政法工作,必须把维护好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背篓检察官”,正是将影响乡亲们切身利益的小事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践行着新时代政法干警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的铮铮誓言;正是用他们的赤诚和汗水,回答了新时代政法干警“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正是以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为宗旨,彰显出新时代政法干警的公仆情怀。

    自7月16日起,本报开设“新时代‘背篓检察官’日记摘抄”专栏,摘编了10期“背篓检察官”的日记。这些朴实的日记引起读者广泛关注,也让一些读者产生疑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怎样根植在这些90后的灵魂深处?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再赴武陵山区,听听“背篓检察官”的心里话,寻找这份使命担当的来源。

    □ 本报记者 吴晓锋

    “小背篓,晃悠悠,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

    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让大家知道了武陵山,知道了山里土家族苗族群众常用的小背篓。

    今天,我们的故事也从小背篓讲起。同样的背篓,同样的山,不同的是背背篓的人。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检察院驻濯水检察室几位80、90后检察官(有的是检察室工作人员,文中统称检察官——记者注),经常背着背篓、扛着检徽进山,走乡串户,被老乡们亲切地称为“背篓检察官”。

    笔挺的制服,青春的面孔,背个山里人的背篓……这是舞台剧吗?当然不是。

    如果再告诉你,这些“背篓检察官”还研发了一个重庆市检察机关统一使用的信息系统,你会不会更瞪大了眼睛?

    “背篓检察官”究竟是些怎样的人?做些怎样的事?《法制日报》记者在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里几度赴黔江,与他们一起进山,一起工作,近距离捕捉他们的点点滴滴,用镜头、用文字记录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理想、他们的情怀。

    背篓的故事

    潘珂,濯水检察室主任,80后东北小伙儿,西南政法大学刑侦专业毕业。正是他带领几个刚毕业不久的90后小伙子,背起土气的背篓,主动走出检察室,走进大山,走村串户,把法治与正义送到每个角落。

    “年轻人,和双肩包更配哟!”记者开着玩笑。

    潘珂憨厚地笑笑说,在黔江乡下,老乡认为穿西装打领带提公文包还操着普通话的外地人多数是骗子,专卖夜明珠、假种子等。

    他们曾屡被误解,哭笑不得,工作也无法开展。

    后来有高人指点。镇上的一名老村支书对潘珂说:“你们提个包包,拿个干部杯,老乡不识字的多,不知道你是做啥的,理你们才怪。”

    即将退休的检察官老徐也支招:“年轻人,乡里有乡里的办法,你把我的背篓背起,走走农户,脸皮厚才能搞工作。”老徐是土生土长的黔江人,也有个背篓。

    试试吧。潘珂背起老徐的背篓,装上检徽、宣传资料、办公用品,带领检察室工作人员开始了上山下乡、走村串户。

    渐渐地,“洋气的制服+土气的背篓+庄严的检徽”成了他们的名片。

    老乡们也知道了检察院是什么地方、检察官可以帮他们做些什么事。

    不仅背上背篓,潘珂这个东北小伙儿还努力学会了黔江话,能跟老乡用方言聊天。久而久之,由熟悉到信任,老乡们现在是数着日子盼着他们来,因为有烦心事、不平事可以有处说理,有人管了。

    80多岁无儿无女的老人侯绍清终于拿回了被蒙走的2000元“巨款”,而老人连对方的具体姓名、联络方式都没有。

    老人老泪纵横地拉着记者的手说:“这2000块钱相当于我4年的生活费啊,太感谢这些娃了!”

    “背篓检察官”走进了山里,也走进了大山群众的心里。

    “这些年轻人真是难能可贵!”黔江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余健华对记者感慨,“群众背背篓,他们就背背篓;群众说乡言乡语,他们就学乡言乡语。走村进户,深入群众。没有人要求他们这么做,但他们自觉地做了,而且坚持,这需要一种情操、一份情怀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就是发挥检察职能服务群众的表现。”

    生长于重庆的中央党校政法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卓泽渊教授读了“背篓检察官”的工作日记后抑制不住激动,说唤起了儿时的记忆。“我相信这几个小伙子背背篓不是矫情,不是作秀,在山里走村串户很多地方车子是进不去的,背背篓实用又便利。同时,背篓一背,老百姓有了亲切感、认同感。这时,背篓就成了深入群众、走群众路线的象征和精神符号。”卓泽渊说。

    高科技的故事

    提到“背篓检察官”,许多人联想到的是“土气”,是“老旧”。

    记者最初也这样想,等走近他们才发现思想落伍的是自己。

    看看他们背篓中装的是什么?

    无人机、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相机、执法记录仪……还有一些说不出名字的仪器。

    去村里的希望小学,带上电脑、投影仪,让留守儿童也同城里的孩子一样,能看上电影,并接受普法教育;

    去林间水源,带上无人机航拍器、相机,寻找公益诉讼线索,固定证据;

    为进一步方便老百姓,变上访为下访,用笔记本电脑打开与院里的远程视频连接,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与检察长对话;

    ……

    再看看他们。

    郑宜龙,四川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2017年,《人民的名义》大火,郑宜龙被主人公侯亮平所感染,毅然辞去了广州的高薪工作,考回重庆成为“背篓检察官”的一员。

    2017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7个“智慧检务”建设典型事例,其中一个是“重庆市检察机关建设惠农扶贫资金项目数据共享信息系统”,而这就出自潘珂之手。

    其他3人也都是高科技“粉丝”。土气与洋气、传统与现代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融合。“土”和“洋”都是为了群众的需求,为了人民的利益。

    如果不是关心群众是否得到了足额的扶贫资金,如果不是走村入户核实信息,潘珂就不会研发出对扶贫资金的动态监管系统;

    如果不是为了便利老百姓“少跑一公里”,他们就不会研究出移动远程视频;

    如果不是为了留住绿水青山,为了公共利益,他们就不会用无人机……

    黔江区人民检察院政治部主任杨勇介绍,院里的绩效考评系统、检务通App、检察室办公软件、流动检务车多媒体操控等也是出自他们之手。

    “背篓检察官”走向田间地头,却同时又走在了“智慧检务”的前沿,踏着新时代潮流的节奏。

    他们捡回了传统,却绝不落伍于现代。

    青春的故事

    不少接触过“背篓检察官”的人都会唏嘘:“啊,他们还那么年轻!”

    除了检察室主任潘珂是80后,其他4人都是90后,其中3个94后。除了背篓,青春的脸庞、活跃的思想、工作状态里的一脸持重、采访中的略带羞涩、对“黑科技”的娴熟运用……都是他们身上的鲜明标签。

    读着他们的日记,跟他们朝夕相处,你感受到的是他们的朝气,他们的上进,他们的快乐、单纯、满足,而不是抱怨、无奈、急躁。这就是他们想要的青春岁月吗?

    郑宜龙,那个被《人民的名义》剧中的侯亮平所感召入职的小伙子道出了他的心路历程——从憧憬到失落到使命感再到成就感。

    侯亮平,与位高权重的腐败分子斗智斗勇,办大案要案,英姿飒爽。

    而郑宜龙和他的伙伴们,背着背篓上山下乡,释法说理,处理小矛盾小案件。这与侯亮平相比有着多大的反差?

    “但是很快的,我感到了自己对于乡亲们的意义和价值。你无法拒绝他们眼巴巴望着你的目光,俨然你就是他们的守护神,是公平正义的守护神,我们认为极小的事情在山里老百姓那里真的就是天大的事情,那种使命感和之后的成就感其实和侯亮平没什么不同。”郑宜龙有些动容。

    另外3个94后谭森明、杨森、朗荣也在一旁点头,并感谢他们的“带头大哥”潘珂言传身教、身先士卒,给他们在思想上、精神上、工作上的引领。他们不负青春在广阔的山村度过,在这里流汗,在这里磨炼,也在这里升华。

    他们走遍了辖区全部219个村居;他们主动上门为山里群众提供法律和非法律服务;他们出庭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他们为保护生态环境寻找公益诉讼线索;他们为全黔江50多万人饮水水源地保护屡发检察建议……这是大事还是小事?有没有“专业化职业化”?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控申处处长肖波说,他们就是流动的“12309,检察牵您手”,向群众传递司法的温度和关怀。

    重庆市检察机关青联秘书长秦宇说,将号召全市青年检察干警向“背篓检察官”学习,检察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目标与群众路线、公仆情怀不能割裂,希望青年检察干警在最基层沉下来,用心用情工作,在工作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

    青年有担当,国家有前途,民族有希望。

    转隶后的新时代检察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青年检察干警行动起来,检察事业的未来充满希望。

   上一页 1 2 3 4 5  

责任编辑: 赵丹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4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