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千年盐碱滩上的“温饱试验”

2019-06-23 13:26 | 来源: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自荐(他荐)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千年盐碱滩上的“温饱试验”

参评项目

文字系列报道

体裁

组合报道

语种

中文

作  者

(主创人员)

柯进 董鲁皖龙 高靓

编辑

集体(陈志伟、蔡继乐、易鑫、杨彬、欧媚)

刊播单位

中国教育报

刊播日期

2018年10月22日-24日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1版 1版 3版

作品字数

916字、2828字、2868字

  ︵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

1. 采编过程:

记者在中国农业大学一次采访中偶然得知,该校自上世纪70年代响应周恩来总理号召,远赴黄淮海平原开展科学治碱大会战以来的45年里,一代代师生深入河北省曲周县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2018年10月21日,恰逢中国农大举行曲周实验站成立45周年纪念大会暨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启动仪式,记者感觉报道时机成熟,于是深入曲周县田间地头蹲点采访。

2.作品简介:

(1)社会关注度高,颇具传播价值。在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农大持续45年与“三农”结合、与生产一线结合、与国家和产业的现实需求结合,具有重大的示范价值和样本意义。

(2)构思巧,立意高。行文上,本报道通过明线(中国农大一代代师生持续45年接力治碱、将千年盐碱滩变成米粮川)、暗线(农民王怀义等人45年的命运变迁)交织,文章结构紧凑,巧妙回答了高等教育如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现实问题,为我国高校“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做了最好的注脚。

(3)可读且耐读。报道以中国农大师生45年帮助曲周农民脱贫致富的故事展开,可读性强。

报道刊出后,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反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对中国农大扎根河北曲周45年服务乡村振兴的做法表示肯定,中央媒体大型采访团随即将对其展开集中采访报道,并将其作为2019年教育扶贫的重大宣传典型。

报道刊出后,被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网、网易、搜狐网、一点资讯等多家网站转载。

高等教育如何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主动与“三农”结合、与生产一线结合、与国家和产业的现实需求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本报道以小见大,通过中国农大三代师生持续45年服务河北曲周县、解决农民的现实问题这一典型案例,巧妙展现了新时期中国高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时代风貌。

                                

2019年    月    日                                 2019年   月   日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 赵丹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50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