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余清楚:好风凭借力 好记凭“四力”

2019-11-05 16:34 |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到11月8日,我们又要拥抱记者节了,而今年是第20个记者节。当年喜迎第一个记者节的欢呼雀跃之镜像犹在眼前。我也在人民日报社做记者30年后,来到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担任院长,从事培养记者的新闻教育工作,开启新的事业,承担新的使命,其喜洋洋者矣!

  我于1989年夏天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毕业后,即到人民日报社驻江西记者站做记者,开始了我的记者生涯。依旧清楚记得,当我以《人民日报》记者署名在报纸上发表了第一篇消息稿时,也就是百字文,竟然激动得喜形于色,夜不能寐,还曾赋打油诗一首:“小小豆腐块,可以当大菜。拿起笔与纸,记者做起来。”

  我的记者生涯,有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经历了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过渡转型、融合发展的过程,既是无法逃避的亲历者,又是参与其中的见证人。1990年,我在江西记者站写完稿发稿的时候,还要到邮电局去发电报,一个字两分钱。1992年前后,才开始用传真机传稿。使用电报和传真机,还是在手书时代,我手写很认真,一页纸,就是写错了一个字,我也要重写。江西一到冬天,屋内屋外一样,又潮又冷,有时写稿至深夜两三点钟,脚都冻肿了,也不觉得苦和累。1998年以后,开始使用远程传稿系统,再后来,终于使用电脑发稿了。而每次在《人民日报》上发稿子都兴奋不已。

  做驻地记者,下基层,接地气,甘苦自知,苦中有乐。2011年至2013年,我担任过中国报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非常了解互联网和新媒体对报纸特别是红火一时的都市报的强烈冲击,十分理解报人在传统媒体转型、突围过程中的坚韧和艰辛,深切体会到了媒体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始终认为,传统报业依旧是中国媒体行业的人才宝库,从党性、知识、经验、创新等方面来看,是党的新闻事业进步和媒体融合发展不可或缺的主力军、生力军、重要方面军。后来由于工作需要,人民日报社安排我到人民网任总编辑,总算与新时代同步,与新技术结缘,在新媒体的海洋里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有一点“老夫聊发少年狂”“不知老之将至”的感觉。这个时候,我无论是在偏远山村,还是在异国他乡,在手机上改稿就行了。

  作为一个老记者,我也算是一个经历了媒体转型的“活标本”,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在2018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记者“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饱含着对新闻记者的殷切期待。总书记对记者的“四力”要求,作为一个党报的老记者,感觉说到了我们的心坎里。新时代,需要“四力”记者,需要讴歌时代的华彩乐章,需要不负时代的精品力作。这是新时代对记者的必然要求,也是记者成长的必然过程。因此,今年9月新生入学,我给本科生讲的第一堂课的题目就是:《按照“四力”要求,当好全媒体记者》。

  脚力,就是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的能力。能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能不能同群众想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是评价记者的重要方面,扎根基层、深入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人民日报社原社长杨振武有一段话讲得好:“基层是社会变革的施工一线,离开了这座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新闻富矿,无论传播技术和手段如何迭代,无论报道方式和形式如何创新,都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要抵达这个新闻富矿,就得靠记者的脚力。记者,特别是年轻记者就得放下身段,增强脚力,走出媒体大院,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灾区去,到贫困山区去,写出冒热气、沾泥土、带露珠的新闻作品。不能患有“电脑依赖症”,花大量时间在网上偷资讯、拼新闻、炒冷饭,就是不肯接地气,不肯去现场。可以说,这样做新闻,永远出不了好新闻。

  什么是眼力?就是要有一双火辣辣的眼睛,能够洞察一切,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现象,发现问题、辨识真伪、明辨是非,在提高观察力、发现力上下功夫。我经常会向年轻记者描述这样一个现象:某地有一个典型经验或典型人物,呼啦啦来了几十家新闻单位集体采访,从写出的稿件来看,质量千差万别,有的可读性强,感染力强,堪称精品佳作,有的差强人意,不知所云,甚至是劣质产品。问题出在哪里?出在记者的眼力、观察能力上。见人所未见,察人所未察,才见记者的真本事、真功夫。

  什么是脑力?就是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确定主题,提炼思想。不采访就写,不动脑筋就写,抄电脑里的东西写,道听途说写,既写不出好稿,一不小心还会出导向问题、技术问题、业务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为《新中华报》题写“多想”二字,就是希望新闻工作者能够多思多想。增强脑力,是记者最重要的政治定力和业务能力,既不人云亦云,东施效颦,又能善于思考,独立判断,在众声喧哗中明确方向,在众说纷纭中保持定力,能够按照中央要求,坚持正确导向,真正成为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真正担负起党的政策主张传播者、时代风云记录者、社会进步推动者、公平正义守望者的神圣使命。

  什么是笔力?就是要求记者在写稿上笔头子要硬,有点真本事,能够写出不负时代、读者喜欢的精品力作来。或许可以说,笔力是脚力、眼力、脑力的具体体现和能力反映。我在人民网当总编辑时曾说过,就记者、编辑而言,什么样的女孩子最漂亮?会写稿子的女孩子最漂亮。既要美貌如花,更要妙笔生花。当然,笔力也包括记者做新媒体特别是做短视频的能力。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创新,媒体形态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传播手段日新月异、千变万化,呈现方式精彩纷呈、目不暇接,网站PC端、微博、微信、微视频、新闻客户端、视频客户端、音频客户端等新的传播形式,以秒拍、美拍、快手、西瓜视频、梨视频、抖音等为代表的移动社交分享类短视频平台,都在检视记者的“笔力”,也在考验记者的生存本领和创新能力。

  今天,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新时代,处于互联网时代、全媒体时代、融媒体时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如今的社会发展和媒体生态,日新月异,变化万千,已和2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新时代的记者有新的要求和追求,要做到多专多能,既专又全,拿起笔能写,举起话筒能说,端起手机、摄像机能拍,努力成为全媒型人才,人人都是新闻网红。让我们每个记者,有理想,有情怀,投身这个时代,记录这个时代,不负这个时代。

  (余清楚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 安雪晴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530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