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记者大讲堂|在“世界屋脊”写好“四力”答卷

2020-01-16 19:09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1月13日下午,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主办的第95期“记者大讲堂”在京举行。新华社记者潘旭 摄

  本网讯 1月13日下午,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举办第95期“记者大讲堂”,邀请新华社西藏分社原社长段芝璞、摄影部主任普布扎西、记者王沁鸥,分享在“世界屋脊”——西藏践行“四力”的宝贵经验。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全国性行业类媒体和北京市新闻单位及所属新媒体单位的编辑记者代表约70人参加。

  段芝璞说,西藏分社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等重要论述,坚持“每周讲党课,人人讲党课”制度,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到赴高海拔地区调研采访,各民族记者并肩作战,共同经历生死考验,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摄影报道是西藏分社的一张耀眼名片。摄影部主任普布扎西用几个采访故事,介绍了西藏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难度。面对巨大的海拔落差,不仅人会出现高原反应,机器设备也会“高原反应”,时常出现故障。机器是冰冷的,但人心是温热的,让人民群众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角,是讲好西藏故事的关键。普布扎西认为,对摄影记者来说,强调“笔力”就是要增强画面的感染力和传播力,就是视觉语言的叙事结构,就是镜头后面的思维方式。

  90后记者王沁鸥是一名年轻的“珠峰通”。她六次赴珠峰采访,在5000米海拔吸着氧写稿、在6000米海拔采访出镜是她的工作常态。面对高原环境的挑战,王沁鸥把提供有效、专业信息等“硬内容”作为第一使命。王沁鸥说,只有按照专家型记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受到媒体同行的认可。

  新华社记者的分享感染了现场观众。曾参加援藏工作的法制日报社记者廖卫华表示,听到三位同行的分享,好像又回到了那片熟悉的雪域高原,用真实故事传递真诚观点,这就是新闻的力量。(朱超)

责任编辑: 张爽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710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