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传递全会精神 挖掘丰富案例 阐述中国之治

2020-03-03 14:33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新华社总编室编辑 吴箫剑

  为深入宣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要精神,2019年11月中旬至下旬,新华社组织“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融媒体采访小分队,从全社抽调精兵强将,分三路赴东、中、西部京、津、辽、浙、闽、赣、豫、鄂、湘、川、贵、甘12省区市,围绕全会提出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3项重点任务,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深入反映全国各地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热烈反响、重要举措和积极成效,先声夺人,推动全会精神深入人心,奏响中国之治华彩乐章。

  诠释“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样貌

  新华社“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小分队聚焦区域整体治理,推出一批重点报道。开篇之作新华全媒头条《“活优富美”——八闽大地感受“中国之治”的生动样本》通过福建多地典型案例,解码新福建建设经验。采访期间,小分队成员深入三明、宁德、福州、龙岩等多个县市,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百姓家中和基层干部群众深入交流,采访各界人士近百人,掌握大量鲜活素材。稿件通过宁德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融合发展,吸引“金娃娃”项目接连落地;龙岩、三明等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政务服务,再造优化政府工作流程;福州鼓楼区军门社区设立“居民恳谈日”,邀请各方共同协商讨论社区治理;沙县小吃依托政府和市场两只手,转变经营模式,加快转型升级,开启发展新阶段;三钢集团坚持绿色发展,走上环保与效益并重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等一批鲜活案例,充分反映福建推进“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生动实践。同时,《北京“接诉即办”听民意解民忧调查》《超大城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都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浙江实践》等一批重点报道均以高站位、大格局系统阐述各地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有益探索,深刻诠释“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的逻辑关系,为各级党委政府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挖掘各地典型,“解剖麻雀”展现基层治理经验成效

  新华社“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小分队围绕十九届四中全会13项重点任务,结合基层实际,每天播发小切口报道。例如,围绕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播发《让“红船精神”驶入更多党员心中》,讲述浙江嘉兴利用“红色资源”创新党建教育方式,弘扬革命精神。围绕基层群众自治,播发《武汉青山区:“天天敲门组”敲开了家门,更敲开了心门》,传递平凡小人物在社会治理中的大能量。围绕坚持和完善监督体系,播发《贵州“一案一整改”纵深推进“三不腐”》,积极探索监察权向基层延伸有效途径。围绕构建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播发《浙江用区块链等科技手段助推社会信用治理》,展现科技推动社会“治理”迈向“智理”。系列报道以专业视角解读分析全会精神在基层的实践应用,内容丰富、客观全面,指导性强,取得良好采用效果。其中《乌江清,贵州兴——贵州第一大河乌江治污记》一文,聚焦乌江治理总磷超标难点问题,详细解读贵州组合拳频出,举全省之力重抓乌江流域一点两河污染治理举措成效,完整再现贵州从弥补环保欠账到重点抓流域治理,到推动产业升级的治理思路和治理脉络,生动反映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等十九届四中全会重要精神,稿件采访扎实、语言生动、条理清晰,受到读者用户广泛好评。

  以基层群众身边事的小切口展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主题

  新华社“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小分队针对社会关切和干部群众思想工作实际,用群众语言讲述百姓身边变化感受,播发了《一块雨棚里的基层治理密码》《特写:麻将桌“失业”记》《独臂老阳的调解情缘》《五分柑橘地,一片党员心》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报道,反映了基层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其中,《一块雨棚里的基层治理密码》讲述杭州下城区长庆街道浙大御跸社区的“金牌”纠纷调解员潘美华,3次上门调解由一块雨棚引发的邻里纠纷故事,详细描述了潘大姐第一次上门失败碰壁,第二次上门了解情况,第三次上门解决纠纷的全过程,通过纠纷调解之不易展现基层治理之可贵,稿件主题鲜明、细节生动、故事性强,揭开了“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心骨,以规范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为抓手”的社区治理密码。《特写:麻将桌“失业”记》讲述江西省武宁县鲁溪镇梅颜村党支部书记夏涓沅,放弃城里高薪职位回乡创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夏涓沅通过开设消防梯生产厂和消防制衣厂,通过建立村民诗社和老年学校等系列措施丰富村民经济文化生活,让曾经“风光无限”的麻将桌“失业下岗”,稿件中大量引用“以前打麻将包输不赢,现在做衣服只赢不输”等群众幽默话语,将思想性和贴近性、权威性和生动性、准确性和通俗性相结合,揭示乡村风气改善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大主题,有效提升了报道吸引力和实效性。

  打造精品融合报道,各终端平台做好集纳展示

  新华社“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小分队始终贯彻融合理念,从创意策划到内容采集,从生产制作到集纳展示均覆盖文字、图片、音视频、新媒体等全媒形态,实现“一次采集、N次加工、全媒呈现、多屏分发”。如,新华全媒头条《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超大城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都探索”》,从“党建引领”“与时俱进”“以人民为中心”三部分,系统阐述成都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体系的思路举措;配合微视频重点从相关举措给成都下涧槽社区、新桥社区百姓带来的获得感入手,展现社区治理之后治安良好、管理有序、环境优美的显著成效;同时配发多张图文互动照片,进一步增强读者阅读体验,为媒体用户提供丰富选择,全方位展现成都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之路。相关报道还在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新华视点”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和《新华每日电讯》《瞭望》《经济参考报》等新华社社办报刊进行充分集纳展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传播矩阵。据不完全统计,新华社“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报道仅在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总浏览量就超过2亿次,有效推动了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

2019年11月12日,新华社“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第三路小分队在成都成华区下涧槽社区了解社区治理情况。

2019年11月13日,新华社“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第一路小分队深入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公司厂房车间采访。

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11月15日三版版面

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11月27日一版版面

新华网页面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202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