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拿起笔和相机,我们就是战士”

2020-03-14 17:10 | 来源: 湖北日报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魏铼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发热十一病区采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李墨(左)、唐晓安(右)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采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汤炜玮(中)随武汉“阳光医院”心理干预团队,进入武汉市第一医院感染病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俊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柯皓(左)、余瑾毅(右)即将进入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采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蔡俊进入武汉市第一医院隔离病房拍摄。

  一场突如其来的战斗打响了!

  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同样是新闻工作者的主战场。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500多名新闻工作者,奋战在抗击疫情新闻采编一线,他们的身影,勇敢坚定。

  现场即战场

  奔向抗疫一线的无畏身影

  1月23日中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隔离病房外,护士长反复问:“你确定要进去吗?”

  “确定!”湖北日报摄影记者魏铼十分肯定地回答。

  在医护人员的全程指导下,魏铼穿上防护服,戴上双层橡胶手套、护目镜和防护面罩,将一次性口罩换成医用N95口罩,推开了隔离区的门。

  一个多小时的采访拍摄完成,走出隔离区时,他身上早已被汗水浸透。

  从这天起,他就在报社附近的酒店进行自我隔离,再也没回过家,每天扛着相机,奔赴一个又一个新闻现场。

  “明天进隔离病房。”这是1月23日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余瑾毅给同事、摄影记者柯皓发送的一条微信。

  春节,余瑾毅原本要和家人去国外休假,但随着疫情的快速发展,她说服家人取消行程,留守武汉。

  当晚,回家收拾行李时,母亲说:“你孩子才3岁,你是不是非去不可?”面对母亲的连续追问,余瑾毅耐心安慰家人后,毅然奔向采访一线。

  1月24日,大年三十。

  抗击疫情全面进入战时状态,武汉开始统一集中收治发热病人;军队抽组首批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火神山医院连夜动工兴建……

  一个个新闻现场,都有湖北日报记者的身影。记者胡蔓、张茜、龙华,出入各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一线和病毒检测、科研机构是工作常态,他们成为离病毒最近的新闻人,因为这里就是他们的岗位,和白衣战士、患者打交道,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

  1月28日,记者柯皓进入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病房,零距离拍摄专家会诊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至今他已10次进入隔离病房。

  2月1日,90后女记者王婧在交通封控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从老家随州逆行武汉,返回工作岗位;

  2月4日,记者张泉进入火神山医院首批病人接诊现场,近距离直击收治全程;

  从除夕之夜开始,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旗下楚天都市报摄影记者宋枕涛已连续13天蹲守火神山医院,拍下9000多张图片……

  40多天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先后有数十名记者因进入医院“红区”和隔离病房采访一线医护人员、患者,进行了自我隔离,从除夕前后离家,不少人至今没有回过家。

  他们把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写在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的第一线。

  他们说:“穿上防护服,我们就是战士。”

  谱写英雄曲

  见证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

  谱写英雄曲,弘扬英雄精神,激发斗志,是新闻记者的使命。

  1月26日10点半,记者唐晓安接到线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在其妻子感染新冠肺炎被隔离的情况下,带领600多名医护人员,始终坚守在一线。

  深入“红区”采访张定宇,不确定的风险无处不在。关键时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得顶上去。

  这一天,是军队援鄂医疗队进驻金银潭医院并开始收治病人的日子。张定宇院长忙得连喘息之机都没有,要采访他不是容易的事。

  做好防护后,唐晓安和同事李墨、柯皓,从下午2点开始,进入“红区”守候。

  晚上9时许,经过7个小时的漫长守候,张定宇一瘸一拐推门而入。

  作为一名渐冻症患者,他的双腿开始萎缩。他说,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采访中,一直平静的张定宇最后用双手捂住脸,湿了眼眶:“我的妻子病了,我却错怪了她。前些天夜里去医院的路上,我边开车边流泪。我努力想保护更多人,却无法保护她。”

  “我们也努力控制着眼泪,不让张院长发现。”唐晓安回忆当时的采访情景时说。

  1月28日,湖北日报全媒体刊发张定宇先进事迹的报道,并在次日的《湖北日报》头版独家发表通讯《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短短一天,报道在微博的阅读量便达964万,相关短视频播放量高达3795.2万,至今该报道在新媒体上的总阅读量已达5762万。

  张定宇的故事打动了无数读者和网友。网友“jocelyn”留言:“生命不仅有长度,更有亮度,您燃放生命之光,点亮许多病人的希望。”

  同一天,记者胡蔓到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采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护人员时,内心也受到极大震撼。作为一名医疗卫生战线的资深记者,她没想到承担十几名被感染医护人员救治重任的呼吸内科教授周琼,身躯是如此瘦弱。采访结束,望着周琼疲惫的背影,她感受到了一种心疼,也感受到一份使命:必须将这种精神传递出去。

  2月21日、3月1日,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相继推出由记者陆缘和陈媛、郑晶晶、刘迅采写的《推迟的婚礼再也无法举行》《痛惜!60分贝暖医走了》两篇独家报道,讲述了彭银华、江学庆两位医生的感人事迹。

  英雄的故事,感人至深。湖北日报记者用心用情,书写英雄,为抗疫斗争输送正能量。

  同舟共济

  凝聚起抗疫斗争的强大合力

  这是一场同舟共济的人民战争。

  “平凡的人们,总是给我最多感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日报记者把镜头对准了基层一线。

  1月27日,周立新、梅涛等多名摄影记者探访三镇街头,通过一个个镜头,聚焦市民守望城市,等待疫去花开;

  2月15日,《湖北日报》头版刊发通讯《托起生命之舟》,致敬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中的英雄人民;

  2月21日,记者李剑军、雷闯、艾红霞多路探访生活物资保供情况,让坚守的老百姓吃下定心丸;

  3月4日,记者方琳、文俊聚焦在汉高校的科技攻关,为战“疫”提供更多“硬核”支撑。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29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军队共派出300多支医疗队共4万余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湖北日报各分社和记者站紧密对接,深入各医疗队及对口支援医疗点,深入报道广大援鄂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黄冈、鄂州等地读者致电致信,对记者的坚守和新闻报道给予肯定和称赞。

  评论是党报的灵魂和旗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日报紧跟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紧扣社会各界的重大关切和抗击疫情的态势,在头版推出社论《切实扛起疫情防控的重大政治责任》等30多篇主题评论,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工作的旗帜作用。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后,在一版推出评论《非常之时,果断之举》,彰显了坚定决心,稳定了社会情绪,被评为全国党媒齐心战“疫”报道优秀作品。

  战“疫”当前,全员上阵。

  自1月21日以来,湖北日报要闻中心保持高强度工作节奏;融媒体中心的新媒体编辑不眠不休,将一个个故事、一条条音视频、一幅幅照片,制作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产品,通过手机,传递给千千万万的网友;新闻编辑出版中心各版主编、美编、校对坚守岗位,精心打磨每一篇稿件,精心制作每一个版面,严格把守每一道关口,在每一个清晨,为读者奉上精神早餐;群工舆情中心将一条条建议和情况,呈送各级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一件件作品,一篇篇报道,凝聚起抗疫斗争的强大合力。

  截至目前,湖北日报客户端、微信、微博、头条号、抖音号、快手号共计发布战“疫”相关稿件近3万条,总阅读量135亿人次,19个新媒体产品阅读量过亿。

  《湖北日报》官方抖音号,推出的“众志成城共克疫情”合辑,总播放量达到78.3亿次。

  其中,《同济医生请愿参与治疗“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愿平安!》《这真的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消息!湖北首例!武大中南医院新技术成功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两件作品播放量分别达3.85亿、3.29亿,点赞合计达3364.5万;微博话题#全力以赴遏制疫情#”,阅读量10.7亿人次,15.3万人次参与讨论;发起的“元宵节亮灯为武汉加油”活动,吸引了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新闻等在内的200多家全国知名媒体参与,话题总阅读量达2.1亿。

  楚天都市报“两微一端”及其他新媒体平台,共计刊发抗疫相关稿件、视频约2.55万余条,总阅读量达106亿人次。

  同舟共济,万众同心。

  从封控卡口值守人员到社区志愿者,从下沉党员干部到普通宅家市民,从退休老人、退伍老兵到80后、90后、00后,从人民子弟兵到基层民警,全民战“疫”进行时,正通过湖北日报全媒体平台传播到千家万户。

  2月29日,国家信息中心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该中心与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院联合完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认知与信息传播调研报告》。报告显示,湖北日报在公众印象深刻的疫情信息来源中,排名全国第五,仅次于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周刊。(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郑萱)

责任编辑: 张爽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877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