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嘉兴台《抗疫最前线》:隔空视频专访致敬逆行者

2020-03-20 15:21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从2月15日至3月15日,浙江嘉兴市广播电视集团新闻频道全力打造的《视频连线专访·抗疫最前线》专栏,累计播发报道20篇,采访报道了嘉兴抗疫一线及驰援武汉医务人员20多人。30天的夜以继日,单个专题近6分钟,总计120余分钟的精剪视频,200余个小时的拍摄素材,4万余字的文稿,展现了一个个逆行者的形象及背后的感人故事。报道在客户端“禾点点”上一经推出,每条点击量均破万,最高的达到6万+。

  创作缘起:找到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疫情发生以来,无数嘉兴医务人员“逆行”奔赴前线。1月21日,嘉兴市第一医院隔离病区正式启用;1月25日,嘉兴市第一批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1月28日,第二批开拔;2月9日,第三批开拔……嘉兴先后派出69名医务人员赶赴武汉。

  每当在网上看到医务人员被口罩勒伤的模样,倚到门框就睡着的照片,我们开始思考,通过怎么样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靠近他们,记录下他们抗疫工作的点点滴滴,记录下这段不平凡的经历。通过与他们的对话,通过他们的叙述,结合相应的直观画面,让更多的人了解疫情,了解医护人员所处的工作环境、感受他们的所思所想,做出不一样的新闻。最后,我们选择了隔空视频专访,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但由于当时嘉兴的定点医院已经采取了最严的隔离措施,前往武汉采访更不现实。空间的隔离,无法获得直观的画面,成为采访尤其是电视采访致命的硬伤。我们如何能采访到他们?又该用怎样的手法来呈现他们的故事?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破解。2月11日,情况终于有了转机,因为我们在技术上得到了支撑。

  技术支撑:电视嫁接网络实现融媒联动

  围绕隔空视频专访这个表达方式,我们反复进行了“头脑风暴”。在这之前,我们先后尝试了用固定电话连线加监控画面相结合的采访方式,微信视频通话的采访方式,但发现呈现出来的效果总不太理想,要么画面枯燥,要么头像一大一小,无法呈现最佳的视觉互动效果。

  若要保证采访的生动与深度,则首先要确保通话质量和画面质量。在一次次的测试中,我们舍弃了固定电话和微信视频通话,最终引入了腾讯会议的技术手段。通过电脑屏幕的画面端口转换,保证连线双视窗的互动感。同时通过外接多台(套)画面拍摄、录制的设备,确保主持人问话的收声及多角度的反打画面。

  视频专访栏目《抗疫最前线》制作现场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我们终于成功找到了双视窗视频连线专访的最佳表达效果,画质与音质基本都过关。攻克了技术难题,我们马上进入了采访阶段。

  成功首访:精准设问触达被采访者内心

  2月15日,嘉兴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徐笑月成了《抗疫最前线》专栏的第一个采访对象。由于第一次接触到隔离病区人员,机会来得非常宝贵,我们将采访提纲列得非常细,生怕错过好的细节。在正式进入专访后,30余个问题,两个人几乎对话了一个多小时,而在现场录制的我们,都几乎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流逝。

  近一个月的封闭工作,让徐笑月有非常强的倾诉欲望。隔离病房的压力与艰辛,患者与医务人员的同心抗疫,医者的职责使命,都通过坚强的徐笑月娓娓道来。一点一滴的讲述,温情而又坚毅,透过这些战“疫”细节,一线医务人员“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完完全全地得以展现。

  在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当我们问道,您还有什么话要带给家人吗?徐笑月禁不住哽咽起来,因为除夕夜的缺席、元宵节的缺席,以及孩子生日的缺席,让她觉得很对不起家人。所以,她面对着我们的镜头,说下了这样一段令人动容的话:“我想要说的是对不起。因为我可能没有做到尽一个做妻子的责任,也没有做到一个好妈妈的责任。可能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妻子,一个好妈妈。但是现在一线依然需要我们,我们就应该挺身而出。”

  视频专访栏目《抗疫最前线》制作现场

  真实表达:强了信心暖了人心

  第一次专访的成功,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在此后的报道中,我们的专访对象越来越广,从嘉兴跨越到武汉。这其中,既有60后也有90后,既有党员,也有群众,既有医生也有护士,除了市本级医院的也有县市区的。采访对象的扩大,为我们的报道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面对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加入到采访队伍,我们的创作团队也从刚开始的2、3人,扩大到后来的近10人。每位编导既分工又协作,大家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写采访提纲,忙完录制工作,又马上投入到写稿、剪片、制作中。

  通过视频连线专访,我们虽然不能面对面地和医务人员接触,但依然能深深地感受到他们的情愫,偶尔的沉默,些许的哽咽,时而的高亢,表达出的是对患者的关爱、对战友的关切、对病魔的不屈。投身这样一场战“疫”,谁都明白其中的风险和挑战。所以在连线中,他们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担心、忧愁、愧疚,甚至平时羞于对家人说出口的话都说了出来。这一声声挤出胸腔的话,是逆行者最想表达的话语。

  比如,嘉兴第一批驰援武汉医疗队队长徐少毅,带着11名战友出征,56岁的他既要履行好一名医者的使命,又要当好领队,在武汉医院,他总是抢在年轻人前面做最危险的治疗。因为在他眼里,既要带队员完整地出发,也要带队员完整地回家;第二批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李琳,主动请命奔赴抗疫一线。但在家中还是体弱的妻子和年迈的父母。当他看到妻子发在朋友圈的因搬不动米和水而哭泣的信息后,禁不住泪流满面。而提到母亲在他出征前,放在行李箱的一副绣着“出入平安”的手工鞋垫后,他更是几度哽咽。

  一次又一次的采访,就像一场直抵心灵的对话。每一次的采访结束,我们都不禁湿了眼眶。他们的事迹不仅感染着我们,也促使着我们一定要把片子好好地做出来。

  视频专访栏目《抗疫最前线》播出页面截图

  视频专访栏目《抗疫最前线》播出页面截图

  一个接一个精打细磨作品,近一个月的加班加点,最终这些饱含情感的作品,都如期呈现在观众面前。每天清晨一发布,嘉兴人的微信朋友圈,都是《抗疫最前线》的身影。大家纷纷转发点赞,还在朋友圈留下自己的观后感,“医者仁心,祝可爱的白衣战士平安归来”“徐志毅是我们医院的,他是我们的老大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个个片子,就如一个个剪影,拼接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齐心抗疫的奋斗长卷。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有着不一样的故事,但传递出来的同样是满满的正能量。而我们想做的,就是让观众看了以后能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叹,从而凝聚起更磅礴的力量,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徐英)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8986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