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如何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

2020-04-08 11:17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我们要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提高主动设置议题能力和舆论引导力,努力在国际上赢得更大话语权和主动权。

  第一,加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把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作为创新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来研究和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

  建设对外话语体系,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注)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中的“文化”,既包含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包含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最深厚的文化底蕴。

  建设对外话语体系,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源头作用。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目前在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在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话语体系上高水平成果不多,很多时候还在套用西方概念解释中国现实,还在用西方理论描述中国实践。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在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方面勇立潮头、正本清源,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尤其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建设对外话语体系,要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进入新时代,我们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共建“一带一路”等,这些都为建设话语体系提供了实践基础,为升华中国理论提供了丰富滋养。在解读中国实践、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在现实中并非如此。这背后原因很多,更深层次地看,是我们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要把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作为国际传播的突破口,在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等重大问题的对外传播上掌握主导权,在国际热点的新闻竞争中占据主动权。

  第二,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在国际传播中争取话语权,很重要的是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中国话语体系能否更好地与世界沟通,融通中外是关键,既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又要充分体现我们对人类共同命运和全球事务的认识、思考和担当,还要找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和利益交汇点,贴近外国受众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积极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的文明成果,做到学贯中西、兼收并蓄,不断丰富我们的概念范畴表述,使中外话语体系更好地相融相通。

  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这些年来,中国发展道路的丰富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新概念新范畴,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我们还要善于使用新表述,用创新话语解释中国实践,增强中国国情、中国理念、中国道路的说服力影响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多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赞同,成功进入国际话语体系,这为我们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带来深刻启迪。

  第三,主动设置议题抢占舆论先机。

  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迫切需要我国媒体持续提升议题设置能力,提升议题设置的锐度,精心设置观点鲜明、指向性强、易于传播的议题,把中国故事讲述得更加生动精彩。这是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方面。

  要把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对外传播的首要议题。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外宣传着力点,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聚焦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发生历史性变革,聚焦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等重大政治判断的深远影响,聚焦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始终做到焦点不变、镜头不换,形成声势、形成影响。

  要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这一宏大故事的议题设置好。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讲述好中国新征程故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要善于发掘西方媒体刻意回避的事实,发出与西方不同的声音,不做西方媒体的传声筒,更不做西方观点的搬运工。在许多国际热点问题报道中尤其是涉华报道方面,必须旗帜鲜明发出中国声音,主动引导国际舆论,而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2016年7月的“南海仲裁案”闹剧中,一些境外媒体集中炒作,炮制不实消息、发表荒谬言论,企图误导国际舆论。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要媒体主动设置议题,全方位阐述我国立场主张,有力驳斥了各种错误论调,许多报道被美联社、路透社等外媒转引转述,为打赢这场外交战提供了舆论支持。实践证明,我国主要媒体议题设置能力不断增强,极大提升了我国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注释:

  1.《习近平谈文化自信》,《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 年 7 月 13 日

责任编辑: 赵丹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9568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