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如何创立发展的?

2020-04-08 11:05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创立的一系列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新闻舆论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新闻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随着新闻实践的发展而持续深化拓展,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创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人类历史上以往的新闻理论的最大不同,是第一次提出创办工人阶级报刊的宗旨是为了工人阶级的解放,同时也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从此,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新闻事业——不再是为少数人服务,而是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世界新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自己创办和运用党报党刊传播共产主义的思想、组织革命斗争和指导各国无产阶级报刊活动实践的经验总结,以及对新闻事业一般规律的理解,创立了无产阶级新闻理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一生中创办、编辑的报刊有 12 家,主要有《莱茵报》《德法年鉴》《前进报》《社会明镜》等。1848年6月1日,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报纸《新莱茵报》在德国问世。该报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机关报,被列宁称为“革命无产阶级最好最卓越的机关报”,在1848 年欧洲革命风暴中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和号角。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集中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党报党刊工作的一系列思想观点中,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党报党刊是党的重要思想武器和政治阵地,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标志;(二)党报党刊必须遵守和阐述党的纲领和策略原则,按党的精神进行编辑工作;(三)党报党刊应当真正代表和捍卫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成为他们自己的报纸;(四)党报党刊要成为党内批评的强大思想武器;(五)党报党刊要处理好与党的领导机关的关系,在党的领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

  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的创立,使无产阶级党报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第一次作为一种独立的理论和思想存在,并且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严格的科学性开拓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无产阶级党报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170多年来不断发展,并在同其他报刊理论和新闻观的斗争和比较中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性。

  列宁在集成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办无产阶级党报为建党、夺取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的实践,通过对自己丰富的报刊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注入新的内容,将其推进到新的阶段,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通过创办报刊来宣传党的理论、传播革命主张、组织动员群众。他一生创办和编辑的报刊有40多种,包括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机关报《火星报》、第一家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前进报》等。他还指导了在俄国十月革命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真理报》《明星报》以及党的理论刊物《思想》《启蒙》。他曾担任苏维埃新闻工作者工会名誉主席。在填写党内登记表时,他在“出身”一栏总是填写“新闻记者”,始终认为出身新闻记者是一种荣誉。

  列宁的新闻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集中阐述党报的宣传、鼓动、组织作用,强调“报纸的作用并不只限于传播思想、进行政治教育和争取政治上的同盟者。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注1)。(二)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述党报的党性原则,明确指出“出版物应当成为党的出版物”,“报纸应当成为各个党组织的机关报”(注2),严格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一切“无党性”现象都是绝对不允许的。(三)初步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宣传的原则和方法,提出要把党和苏维埃报刊“由主要报道日常政治新闻的工具,变成对人民群众进行经济教育的重要工具”(注3),“报刊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注4),并且特别强调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对于执政党防止官僚主义复活的重要性。(四)阐明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自由观,强调不要把出版自由看作是一种“绝对的东西”,而应采用一般阶级分析和评价的方法来认识出版自由,“弄清楚是什么样的出版自由?是干什么用的?是给哪一个阶级的?”(注5)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宣传家和报刊活动家。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代创办《湘江评论》开始,一生中同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向重视报刊宣传工作,将报刊视为拿笔的“文化军队”,并娴熟运用报刊宣传革命、发动群众、组织斗争、指导工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同志根据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状况的不同特点,以及中国共产党肩负的特殊使命,对党报性质、任务、功能、工作原则、工作方法等作出许多新的理论概括和阐释,解决了党如何运用新闻媒体和舆论手段,创建共产党、开展政治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创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以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独特的新闻理论,有力地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开启特色鲜明的中国化进程。

  毛泽东新闻思想主要包括:(一)对党报功能作用作出明确阐释,明确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新闻工作“就是教育群众,让群众知道自己的利益,自己的任务,和党的方针政策”(注6)。(二)对坚持党性原则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各级党的领导机关要“把报纸看作自己极重要武器”(注7),“各地党报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注8),不允许任何同党闹独立性的现象存在。(三)提出政治家办报的重要思想,强调报纸办得好坏,“要看你是政治家办报还是书生办报”,“我是提倡政治家办报的”。(四)强调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要求教育者须先受教育,“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注9)。(五)倡导坚持群众路线,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强调“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注10)。(六)注重文风建设、提倡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主张文章要旗帜鲜明、尖锐泼辣、幽默深刻、富有战斗性,反对那种死板、老套、四平八稳、乏味的写作风格。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地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出新的理论阐释,为党的新闻工作进一步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一)提出“思想中心”说。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注11)(二)突出强调新闻工作党性原则。邓小平同志提出“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针对 20 世纪 80 年代初新闻界有人提出“人民性高于党性”的观点,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这是一种“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说法”(注12)并予以严厉批驳。(三)指导新闻事业实现工作重点战略转移。邓小平同志要求新闻宣传战线一定要把握大局,宣传好改革开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总方针服务。(四)强调新闻工作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邓小平同志要求讲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社会效益,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反对把精神产品商品化,批判“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五)提出“福祸论”的舆论导向观。江泽民同志把党的新闻事业看作“党的生命的一部分”,提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注13),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注14)。(六)正确认识“新闻自由”问题的阶级实质。江泽民同志指出,“任何自由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注15),西方国家标榜的“新闻自由”,实质就是资产阶级的“新闻自由”,是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七)提出“三贴近”原则。胡锦涛同志提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工作方针,要求新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八)提出新闻传播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方面。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把加强对外宣传作为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提出积极建设现代国际传播体系,增强国际传播话语权和影响力。

  注释:

  1.《列宁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页

  2.《列宁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3页

  3.《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3—136页

  4.《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2页

  5.《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5页

  6.《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8、1319页

  7.《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41页

  8.《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27页

  9.《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20页

  10.《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9页

  1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5页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2页

  13.《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4页

  14.《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47—648页

  15.《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73页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956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