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为什么说“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

2020-04-08 14:12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这一重要论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思想方法,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对于媒体在新闻实践中如何把握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指导性。

  第一,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无论是正面宣传,还是舆论监督,都要分清个别真实和总体真实,不仅要准确报道个体,更要从宏观上反映事件的全貌。我国是一个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每天发生着大量事件,也必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媒体是社会舆论的发射器,也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如果只看到黑暗、负面,看不到光明、正面,虽然报道的事情是真实发生的,但这是一种不完全的真实。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尽管这一叶、这一点确实存在,但从总体上看却背离了真实性。(注1)

  正面宣传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始终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而不能根据愿望来表述事实,不能搞假大空式的宣传,不能停留在喊空洞政治口号和套话上。不恰当的“正面宣传”只会引起群众的反感。同样,舆论监督也要坚持真实性原则,不能为了批评而批评,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第二,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具有一致的出发点。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具有一致的出发点,即正确的政治立场。无论是正面宣传还是舆论监督, 都要坚定站在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真实、正确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和发表评论。

  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一方面要正确认识主流和支流、成绩和问题、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集中反映社会健康向上的本质,客观展示发展进步的全貌,使之同我国改革发展蓬勃向上态势相协调。另一方面,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通过正面宣传激发全党全社会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是说只能讲正面,不能讲负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注2)。由此可见,舆论监督也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与正面宣传的出发点是完全一致的。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舆论监督相统一,要求媒体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看问题、写文章、发议论,应从实际出发,不仅要想“怎么看”,更要想“怎么办”,不仅要想“对不对”“该不该”,更要想“行不行”“能不能”。只有更多地想一想“怎么办”的问题,才会充分认识到现实情况的复杂性,才会理解中央方针政策的正确性。

  第三,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都应具有建设性。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都应该具有建设性,即承担媒体的社会责任。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为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职责,也是正面宣传的应有之义。

  舆论监督同样要坚持建设性的原则。正确的舆论监督也是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不仅仅是揭露矛盾,重要的是化解矛盾、促进问题的解决;不是为批评而批评、为监督而监督,而是做到监督中有引导,舆论监督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党和政府各项工作。这就决定了舆论监督应该从反面切入、正面出来,引出积极的结果,起到激浊扬清、匡扶正义的作用。

  2016年5月9日,《人民日报》17版整版刊登了经济类调查报道《这些成本最该降!——对两省四市五十三家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的调查》。文章一经发表,即引起广泛关注。此文是一篇典型的监督性报道。正如此文“编者按”所说:“本版今天刊发这篇调查报道,期待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改善营商环境。让企业能轻装上阵,攻坚克难。”文章的出发点充分体现了监督性报道的建设性力量,报道的效果也同样印证了这一点。舆论监督不能等同于简单的批评性报道,不是简单的揭露、曝光,更不能就某些话题恶意炒作。舆论监督不仅仅是批评和问责,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建设。这样就会体现出对社会舆论的一种健康、正确的引导,与正面宣传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第四,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具有一致的检验标准。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具有一致的检验标准,即效果检验。一方面,动机和效果是互相联系的,一般来说,好的动机会获得好的效果,好的效果大多是好的动机所致。另一方面,动机与效果有时也会分离,好动机不一定会得到好的效果。因此,新闻媒体在报道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效果和动机之间的关系,不能“好心办坏事”。

  新闻报道的所谓“正面负面”应以效果来衡量。在互联网高度发达、舆论传播多元化的今天,任何封堵舆论、掩盖事实真相的行为是行不通的。人们无法通过主流媒体表达意见,就会寻找其他非主流传播方式发表意见,以至于流言四起,混淆视听,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坏事处理得好,批评有理、有利、有节,传播效果就是正面的;好事传播不好,因时机和方法把握不当,有时也会带来负面效果。现实中就有很多看似正面的报道,实际上脱离了人民群众的真实感受,传播效果却是负面的。新闻媒体肩负着疏导社会情绪的作用,疏导工作就需要通过媒体报道来反映人民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社会矛盾多发、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信息时代,媒体更要通过新闻报道所构成的拟态环境来增强人们的获得感,而不是加剧其“相对剥夺感”。

  有人把批评性报道、问题性报道称为“负面报道”或“负面宣传”,认为舆论监督是“抹黑”“添乱”,并以此为借口,千方百计压制舆论监督。这其实是对舆论监督的曲解,实质是没有看到舆论监督的正面效果。应充分认识到,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的并不是舆论监督,而是舆论监督揭露的问题本身。党内腐败现象、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各种损害人民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如果不进行公开揭露和批评,不加以纠正,就会涣散人心、加剧矛盾,最终影响党的肌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发展。只有通过正确的舆论监督,对不正确的、落后的、消极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批评和揭露,才能明辨是非、扶正祛邪,产生正面效果、发挥正面作用。

  注释:

  1.张明杰:《牢牢把握网上舆论工作主动权——学习习近平关于做好网上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党的文献》2017 年第 2 期

  2.《习近平总书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辅助材料》,学习出版社2016 年版,第 7 页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9571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