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解析 网络报道圆桌研讨

2020-05-18 12:45 | 来源: 中国记者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解析

网络报道圆桌研讨

  主持人

  万方 新华网总编室创意策划室主任

  嘉 宾

  徐芳清

  陕西新闻网(西部网)副总编辑、本届中国新闻奖评委

  张铮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安传香

  新华网新闻中心副总监、《新华网评》栏目负责人

  王子晖

  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工作室副主任

  主持人: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网络类参评作品共计53件,获奖作品25件。如何评价这一届中国新闻奖网络类参评作品整体情况?

  徐芳清:整体而言,本届获奖作品精品多、质量高,充分展示了全国新闻工作者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工作成果,尤其涌现出不少增强“四力”要求、体现“走转改”精神的优秀作品。

  张 铮:整体来看,反映了我国当前主流媒体网络新闻报道的最高水平,也体现了当前网络媒体在整个媒体生态中的重要地位。

  主持人:请结合实例分析这届网络类获奖作品的特点?或者说,什么样的网络类作品能够获奖?

  徐芳清:除具备所有获奖作品共有的“题材重大,语言生动,时效性强,主题鲜明”等特性外,这届网络类获奖作品,还突出表现在“更务实、重创新、影响大”几个方面。以新闻名专栏一等奖《法媒银·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为例,该专栏由江西高院和江西日报牵头,联合驻赣18家金融机构共同打造,在全国首创人民法院、新闻媒体、银行金融机构联手打击“老赖”模式。更务实,从新闻助力、公开曝光、公众查询、联合惩戒等栏目,增设举报老赖、请您监督、悬赏公告、阳光平台、司法拍卖、大数据支撑等,使其更加贴近民生及社会各界需求。重创新,以往惩戒老赖多是限制乘坐飞机、高铁及高消费,该专栏首次在南昌地铁1号线多个站点,滚动曝光“老赖”身份信息。这种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惩戒新模式,在网上获得了极高关注度和点击量。影响大,“组合拳”下,大量执行积案被化解,一批“老赖”无处藏身。截至2019年10月底,平台数据库共纳入23.8万名失信被执行人,重点曝光4.6万名,网友通过平台查询失信名单达1405万人次。

  张 铮:从我个人来看,获奖作品很好地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媒体宣传报道的要求,而且尊重并符合网络传播规律。比如《牵妈妈的手》《四十年·四十家》《一片叶子的扶贫故事》等作品,既体现了主流媒体的宣传舆论水准,也符合学术研究得到的结论,即正面宣传需要从小着手,从普通人着手,以情动人,以事实感人,让真实发挥力量。因此,获奖的网络类作品,和其他类别的作品一样,都是从人民中来,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来,真正体现民心、体现国情,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作品。

  安传香:我想用一幅对联来概括:“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入我们的生活,网络作品自然要反映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重大政策、重大议程,到舆论焦点、社会热点,到民生百态、个体冷暖,都要有所体现。比如,这次获得一等奖“新闻名专栏”的《新华网评》,是新华网重点打造的评论栏目,以准确权威解读中央精神、及时跟进点评热点事件、网言网语引发共鸣等鲜明特点,被网友评价为:每逢重大事件“新华网评”必有为,每逢重大活动“新华网评”必在场,每逢热点话题“新华网评”必发声。再比如,获得一等奖的网络专题《一片叶子的扶贫故事》,以一片叶子为抓手,切入脱贫攻坚重大主题,让读者跟随一片茶叶的轨迹,看到茶叶扶贫的方方面面。

  主持人: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此次不少网络类参赛作品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什么样的作品能在同类题材报道中脱颖而出呢?如何在网络阵地做好宏大主题的宣传报道呢?

  安传香:所谓脱颖而出,就是要与众不同,尤其是在围绕同一主题“同台竞技”的情况下。我感触最深的就是8个字:多元技术,创意表达。比如,新华社摄影部推出的多媒体互动式摄影专题报道《四十年·四十家》,就是利用“技术”优势增强了与读者的互动,读者只需动动手指就能翻看40个家庭在过去40年的新旧影像对比,成为改革开放40年报道中的一抹亮色。这也提示我们,越是宏大的主题宣传,越要善于运用“微”视角,谋求“暖”表达,消除受众的疏离感,实现情感共鸣,提升传播效果。

  王子晖:许多反映宏大主题的获奖作品,都是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实践证明,做好宏大主题的宣传报道,必须坚持常态化的思维意识,建立常态化的机制流程,这样才能在保持热度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深度、开辟广度。同时,反映宏大主题作品必须有思想性,而思想性离不开策划的系统性。只有进行系统化的设计、系统化的梳理和系统化的阐释,才能不断拓展深度,把报道做特做优。当然,常态化和系统性都是在不断的锤炼中形成的,从获奖作品的创作历程可见背后的艰辛努力。我们党的新闻媒体都要从中学习,以“四力”的提升带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履职本领、工作作风的全面增强,让我们的报道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努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主持人:《“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为什么可以获得网络类作品特等奖?

  张 铮:我个人觉得,这个作品确实很好地体现了网络媒体的特点,可以将恢弘气势的选题融入细微,可以融入多元的技术手段与信息呈现方式,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我想这是精心策划、精细设计、精准实施才能做好的大型作品,值得特等奖。

  主持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近年来不少媒体重点发力网络评论报道。与传统评论报道相比,网络评论有什么特点?好的网评报道评价标准是什么呢?

  安传香:现在传统评论与网络评论之间的界限已经没有那么明显了,传统媒体也在借助网络优势扩大评论影响力,网络评论中也成长起来一批优秀的网评员和品牌栏目。但网络评论的开放性、即时性、多样性等特征表现更突出一些,可以与受众进行互动,可以不受版面限制快速发稿、批量发稿,可以运用多种表现形式、表达方式更好地适应融合发展趋势和全媒体传播需求。

  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好的网评报道一定是观点正确、立意准确、见解独到,一定是论证扎实、论据充分、论述鲜活,一定是思想性与生动性相统一、逻辑性与形象性相统一、深刻性和通俗性相统一,老百姓爱读爱听爱看,经得起历史检验。

  主持人:打通“两个舆论场”,让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是主流媒体必须承担的责任,您对当下互联网主流舆论及引导有何评价和建议?

  张 铮:所谓主流与支流,或主流与非主流,我觉得不能以媒体所属机构的性质来决定,更不能以内容的“正斜旁支”来决定,打造清朗网络空间的任务,是每一个网络内容的生产主体、每一个网民共同的责任,我们所说的“主流媒体”,只有将自己与众多的网络自媒体,网民放在平等的地位,共同承担好“主体责任”,才能更好营造好的网络生态。

  “两个舆论场”当下也不似几年前那样的割裂,甚至对抗,网民在成长,愈加理性,中国的网民更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总书记说“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因此,主流舆论建设的主体必须深刻体察网民的所思所想,洞悉社会发展的热点,俯下身子调查民意,站起身子指引方向,必须采用创新的传播手段,最新的传播理念,才能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

  主持人:评选过程中有没有评委意见不一致或出现较大分歧的时候,为什么不一致?最终是如何解决的?

  徐芳清:大部分作品评委意见比较一致,但也有出现分歧甚至较大分歧的情况。比如网络评论《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就曾引起不小争议。一部分评委认为,“娘炮”的提法或许不妥,似有性别歧视之嫌,而且该文发表时,在网上也的确引起过一些质疑,尤其是一部分“小鲜肉”的“粉丝”反对的声音;另一些评委则极力推崇和肯定该文,认为理应抱着客观、公正、中立的态度看待,必须充分体现主流价值观,体现正确的舆论和价值导向,绝不能被部分网友意见所左右。大家积极讨论,充分发表看法,意见逐步趋向一致。最终,评委们采取投票方式,确定该评论为二等奖。

  主持人:这届中国新闻奖网络类作品评选是否留有遗憾?还有什么问题待解决?

  徐芳清:要说遗憾,我觉得网络类评选中,舆论监督作品少了些。全部887件参评作品,舆论监督类报道55件,其中只有3件是网络、媒体融合类作品。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是统一的,我们发挥传播社会正能量主力军作用的同时,还应肩负起新闻舆论监督的责任和使命,通过曝光和揭露,抨击时弊、抑恶扬善,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步。这方面,网络大有可为。

  编 辑  梁益畅 46266875@qq.com

  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网络访谈一等奖

  《40人对话40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高端访谈》

  【作者体会】

  路弘 中国文明网编辑

  “小记者”遇上“大时代”敢拼才会赢

  今年的中国记者节,对于从事了十二年新闻工作的我来讲,无疑是最具幸福感和收获感的一次。中国文明网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推出的系列网络高端访谈《40人对话40年》荣获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此“花”落我家,是身为“小记者”的我们在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中始终坚守初心、敢想敢拼的结果。

  敢拼,源于梦想和勇气。《40人对话40年》网络系列高端访谈,主要特色体现为“双高”,即主题高端、嘉宾高端。以发展为主题、用梦想来破题,从时代、国家、个人等多个角度设计问题、展开互动,这是我们敢拼的前提。

  敢拼,成于吃苦耐劳、创新创造。2015年,我们成立了音视频专项工作组,在技术和人员上同时“上新”,专攻网络音视频节目的制作生产。四年多时间,已制作网络音视频节目2000余期。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团队不断汲取经验教训,在网络视频节目的传播模式、主持风格、互动思路、技术应用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养成了乐于创新、吃苦耐劳的工作习惯,形成了清新时尚、质朴亲切的访谈风格,这是我们敢拼的底气。

  敢拼,归于敬业团队、荣光时代。制作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同很多资深编辑记者相比,我们的团队还稍显稚嫩,但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对职业理想的认同,使我们这班年轻人能够不负当下、不惧未来。在融媒体背景下,我们展现出采编播、音视频、全流程、多维度、制度化、专业化、覆盖面广、战斗力强的团队风采,这是我们敢拼的保障。

  谨慎而不畏缩,勇敢而不莽撞,这是文明网人的气质,也是新华人的风采。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人的殷切期望。努力践行“四力”,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我们永远在路上。

  同行点评

  王子晖 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工

  作室副主任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是2018年党和国家工作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这样的宏大主题,如何深入、持久地做好宣传是主流媒体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这部作品从人物切入,39位代表人物的经历,构成了观察40年历史的一个个独特的窗口。个人的历程与国家民族奋进的脚步紧密相连,时代洪流中的一朵朵浪花构成了一部气势恢宏的历史长卷,颇有荡气回肠之感。由此可见作品在策划上,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条主线,把握住了历史和时代的脉搏,以国家民族发展史的宏阔视野深入探究40年的发展密码,在立意上做到高人一筹。同时也能够深切感受到主创团队对每一期节目的构思,节目相互之间的搭配,发稿节奏的安排,都颇费了一番功夫,从而产生了立体、多维的报道效果,使整体传播效果大于报道效果之和。

  这部获奖作品将重大主题宣传常态化,持续形成网上舆论声势,在保持热度、拓展深度两方面都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探索。

  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网络评论二等奖

  《“娘炮”之风当休矣》

  【作者体会】

  涂洪长 新华社福建分社首席记者、经济采访室主任

  向“审丑”亮剑

  在影响极为广泛的央视《开学第一课》节目中,几个年轻流量明星的荧屏表现引起了巨大争议,许多陪着孩子看节目的家长大呼“辣眼睛”,对“娘炮”之风的质疑和批评逐渐超出了狭隘的演艺圈子,而成为一起牵动社会神经的公共事件,也因此被纳入了“辛识平”栏目的评论视线,《“娘炮”之风当休矣》一文引起广泛社会共鸣,媒体用户和读者纷纷给与好评和支持,成为现象级的“爆款”作品。作为评论的主笔人,我觉得这篇稿件的成功之处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立论鲜明,敢于亮剑。娱乐圈的事情绝不仅仅是娱乐那么简单,关于娱乐明星的是是非非往往折射出深层的社会心理和情绪,此次关于“娘炮”的争议更是如此,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几个“小鲜肉”的舞台做派,而是担忧“跑偏”的偶像经济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特别是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打蛇打七寸,这篇评论矛头直指“娘炮风”的病灶所在和流毒所至,体现了新华社评论立根铸魂的责任担当意识和激浊扬清的舆论引导能力。正如受众反馈中的声音,认为“新华社出这样的文,及时给力”,文章“有血性、有灵魂、有品格”“击中要害,酣畅淋漓”“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二是论述深刻,鞭辟入里。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评论要起到匕首、投枪的作用,关键还要在析事明理上下功夫。这篇评论从标题开始就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但论述过程却尽量避免平铺直叙,而是放大“小切口”,深挖问题根源。从“病梅”之喻起笔,到“娱乐至死”的警语收尾,把“娘炮风”放在社会历史的维度中来审视,引述精当有力,容易激发受众的共情共鸣。评论特别把“娘炮风”与常见的艺术表现需要区别开来,指出“娘炮”盛行背后的“魔影”乃是资本推手和娱乐圈奢靡浮夸之气,既避免了不必要的“误伤”,更突显了评论的思想张力。

  三是语言活泼,贴近受众。为了加强评论的贴近性和亲和力,笔者不仅观看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娘炮风”视频,做到感同身受、心中有数,同时在表达上尽量使用年轻读者易于接受的“网言网语”,比如对“娘炮”的画像式概括“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被后续评论广泛引用,文中“把‘孟特’裁成了‘孟特娇’”的表达取梗于大热的喜剧电影《夏洛特烦恼》,读懂的人自然会心一笑。评论语言的轻松幽默不能流于“挠痒痒”式的插科打诨,不能因为风格而牺牲风骨,而是要在准确理解现象、深刻揭示本质的基础上做到举重若轻、深入浅出,体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独特功效。

  【同行点评】

  安传香 新华网新闻中心副总监、新华网评栏目负责人

  我认为这篇作品充分发挥了评论的一个重要功能:投枪和匕首。它不遮不掩、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当下一些人热捧“小鲜肉”、渲染“娘炮风”、误导价值观的不良现象,酣畅淋漓、直击要害,深刻到位地剖析了一些人病态审美的深层原因,指出任其泛滥的恶果,启发呼吁公众重新思考、理性看待当下流行文化,具有非常强的现实针对性。同时,文章的策划采编等也体现了创作团队强烈的责任担当,他们在众多媒体中率先发出了激浊扬清、正本清源的声音,有血性、有品格、有思想,让作品成为现象级“爆款”,引发全社会强烈共鸣和热烈讨论,赢得线上线下一致赞誉。而且文章还配有短视频版,顺应了融合发展和短视频传播的趋势要求,在声音、画面的恰当加持下,观点得到了更充分、更生动的展示,传播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网络专题三等奖

  《小岗大道》

  【作者体会】

  王根喜 毛书兵 《中安在线》

  习近平总书记说,“小岗村当年的创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40年来,小岗村应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脉搏,见证了中国农村改革的一次又一次跨越,成为改革开放历程上的重要标志。

  追寻改革地标,重温改革精神,安徽新媒体集团中安在线网站制作推出了《小岗大道》大型可视化网络专题。专题策划制作过程中,采编团队按照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敬业奉献,尽责担当,交上了一份新媒体人守正创新的改革答卷。

  专题从筹备到执行再到推出,历时10个月。这期间,团队成员群策群力,碰撞思路,前后方协同作战,精益求精。经过十余次打磨修改,最终确定了“小岗大道”专题名称,以“改革精神”为主线,“小岗大道”“小岗之路”“小岗之问”“小岗之光”“小岗之梦”五大板块为主体的专题结构,通过“小”与“大”的关联,讲述今昔变化,镌刻改革足迹,展望未来发展。思路成形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五个板块设计风格、内容精选、稿件编排、效果呈现等环节的逐一推进,每一帧视频的制作、每一幅画面的设计、每一篇稿件的审阅、每一个特效的完成,都是团队成员不断碰撞观点、修改完善、解决问题的过程。

  专题制作过程中,团队搜集了大量历史资料,包括老照片、视频资料、新闻报道、理论文章等,这些资料大大丰富了专题内容。如“小岗之路”板块,以时间轴和人物地图的方式,标记了小岗大事记,讲述改革背后的人物故事。黑白老照片和史料故事,成功营造了代入感。

  在专题形式上,团队深入研究了当前最新的专题呈现方式和技术要求,决定打破常规,采用全新的融媒体网络专题设计理念来制作专题。以短视频切入专题,运用全屏滑动样式呈现,页面立体化、可视化、冲击力强。在融媒元素上,涵盖了视频、H5、图说、航拍、VR网上展馆,以及由安徽原创的改革开放主题的优秀影视作品、戏剧作品影像。

  专家点评

  张铮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小岗村是一个以小见大反映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缩影。这个新闻专题立意准,标题鲜明而抓人,制作水平高,内容不但体现了创作者良好的新闻报道水平,而且媒介形态丰富,浏览体验好,PC端和手机端均有流畅的阅读与观看体验,人机交互设计良好。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065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