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新社:创新用心传播两会声音

2020-05-28 16:25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按照统一部署,中新社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精心组织,周密策划,全力做好非常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报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聚焦核心 用心创新

  全国两会报道启动后,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下团组活动,中新社已策划推出多件全平台融媒体产品。

  例如聚焦总书记的“两会时间”,围绕总书记今年两会首次下团组,制作融媒体产品《近观中国丨特殊之年的两会,习近平为何先提“人民”?》,以文、图、海报融为一体的形式突出展现总书记的深刻思考,生动传递总书记的为民情怀。

融媒体产品《近观中国丨特殊之年的两会,习近平为何先提“人民”?》报道页面截图

  又如,总书记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备受瞩目,中新社推出深度报道《由湖北及中国,习近平见“人”见“事”亦见“治”》,围绕审议现场释放出的讯息,结合采访权威专家,梳理总书记由湖北及中国的“人”“事”“治”三个维度;中新社还广泛回访湖北团代表,播发综合报道《再与湖北人民“面对面” 习近平释放多重信号》,讲述湖北团代表眼中总书记此次“走近湖北”的深意和释放的重振湖北、改革重塑等信号。

  全员上“云” 移动优先

  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全国两会报道采访名额缩减、采访方式变化等情况,中新社探索代替面对面的有效采访形式,努力实现人减报道量不减。

  依托31个境内分社的采集力量和采集网络,提前联系采访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前期报道中有节奏制作推出视频专访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在各平台累计播放量逾1000万次,被香港明报网、美国中文电视、上海电视台等国内外客户下载采用。通过视频连线“云”访谈形式进行专访直播,对境内和海外社交平台同步播发。在视频采访基础上,同时播发文图稿件,满足受众不同需求。

  创新表达方式 讲述全国两会故事

  不一样的记者手记折射“中国之治”。中新社策划推出“‘非常’手记”系列,从记者视角看非常时期的两会。如《“非常”手记:从“红区”到“议事厅”,当计划终于赶上“变化”》,记述曾在武汉“红区”参加战“疫”报道的中新社记者如今在北京的“议事厅”报道中国年度规模最大的政治会议,背后是中国经济社会从“非常”走向正常的大背景。《从咖啡厅到“云端” 不一样的采访一样的贺一诚》,专访澳门特首贺一诚的记者结合自己多次参加全国两会报道、“跑”港澳代表团的经历体验,让受众了解采访背后的故事。系列手记代入感强,让受众了解今年全国两会报道背后故事的同时,增强了报道说服力,放大整体传播效果。

  “新”“活”产品形象诠释国家大事。例如,创意产品《20张海报,带你看懂政府工作报告!》以制作精美的数据图解海报,提纲挈领、精准明晰展现过去一年“成绩单”以及2020年工作目标与任务,视觉冲击力强,表达通俗易懂。该产品在各平台累计阅读数超600万。创意产品《听完政府工作报告,我家小区邻居聊起来了》通过漫画展现普通民众热议政府工作报告的情景,反映报告让民众强信心、有奔头,构思巧妙,内容贴近普通人生活,符合网友阅读习惯。

中新社创意产品《20张海报,带你看懂政府工作报告!》

  强化融媒报道 全平台传播形成集束效应

  此次全国两会报道,中新社发挥新闻产品品类丰富优势,推出文、图、视频等全平台报道。主持的微博话题标签#微观两会#、#两会30秒#、#两会声音#累计阅读量14.8亿,#周刊君带你看两会#累计阅读量18亿。

  同时,加强融合报道,一次采集、分类加工、多平台呈现,使中新社产品有更广辐射。例如,全国人大代表、“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张宝艳和一位寻子家长做视频连线,中新社记者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展开采访,制作推出文字通稿、记者手记、图片、Vlog等多形态产品,取得较好传播效果。

  借力物联网 中新社两会新闻报道进社区

  此次全国两会报道,中新社创新传播渠道,在社区云梯智能屏上投放原创视频、直播等产品,精准直达社区居民。云梯视频覆盖北京、上海、郑州、银川、武汉、深圳、杭州等88个城市,覆盖住宅、写字楼、商业综合体、医院、学校及政府机关等的15万台电梯。从5月20日起,每日投放两条中新社原创视频,根据全国单日投放效果大数据分析,单条平均播放量达560万。以5月24日投放的《海霞分享独家抗疫故事》为例,24小时内播放5739707次,累积有效观看人数达1048732人次。

  此项尝试抓住居民乘梯这一碎片化时间,让受众获得最新最快的一手信息,为传播提速,让新闻真正接地气。(中新社全国两会报道组供稿)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095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