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泥巴小电影:上学路

2020-06-29 20:52 | 来源: 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泥巴小电影:上学路

参评项目

媒体融合奖项融合创新类

主创人员

  喆、王路阳、牛钒冰、金淳曦、牛婧精

编辑

王路阳、金淳曦、魏 

主管单位

中国网

发布日期及时间

201988210

发布平台

腾讯视频

作品时长

252

采编过程

(作品简介)

作品采用泥塑定格动画的形式围绕着上学的主题展现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以来农村交通出行以及居民受教育状况的改变。

基于对河南浚县当地农村家庭的调研,邀请当地快手短视频平台网红泥塑创作人“泥巴哥”进行联合创作,将一家三代人真实的生活经历浓缩于三分钟的短片中。

“上学路”的主题是双关语,既反映上学方式的改变,又反应农村教育情况的改变。作品时间线从1954年全民教育权利被写入中国宪法贯穿到90年代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一家三代人“上学路”的变化也是农村教育发展以及扶贫成就的体现。

作品形式新颖,泥塑是中国传统非遗,泥塑动画是对传统非遗的创新尝试。作品用粗狂的泥巴塑造出微观的生活场景,从围墙上的标语到人物的服饰,每个细节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中国农村的变化。

社会效果

短视频境外传播效果突出,在中国网脸书平台总阅读人数将近150万,超过3秒观看量55万次,互动21万次,3.7万次点赞,655次转发。在国内快手平台播放量达32万次。《南华早报》于926日在其YouTube账号上发布视频《Man makes traditional Chinese clay figures come to life》(男子制作活灵活现传统中国泥人),视频中引用视频《上学路》,时长37秒,该视频在Youtube上观看量16675次。

推荐理由

该作品形式新颖,以小见大,将非遗传统和现代动画技术相结合,表现现教育与农村的面貌变化这一宏达主题,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传播效果突出,是对外传播的创新尝试,特此推荐。

 

 

签名:                          (盖单位公章)

                               2020512

初评单位

推荐理由

作品以泥塑定格动画形式,生动展现了70年间上学路的变化,以小切口充分显示了建国70年来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作品很好地把中国传统艺术与互联网时代技术进行结合,在内容表达和技术应用上均有所创新,让受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作品在境外社交平台上受到了网民的欢迎,取得很好的传播效果。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赵丹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174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