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专题】水从南方来 南水北调五周年大型融媒体报道 |
参评项目 |
融合创新 |
主创人员 |
集体(霍艳华、彭俊勇、马宬、王聪、李博婷、段玮、息明亮、蒲永河、戴涛、朱绍岳、吴涛、董立景、吴宏、李佳萌、朱胥男、贾静、郭涵、董琳晶) |
||
编辑 |
郁建锋、张岩、王吟鸣 |
||
主管单位 |
天津津云新媒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及时间 |
2019年12月5日 8时02分 |
发布平台 |
津云客户端 |
作品时长 |
- |
采编过程 (作品简介) |
“南水北调”是载入史册的伟大工程。2019年12月12日是中东线工程通水五周年纪念日,按照中宣部新闻局有关要求,津云派出10人报道团队,奔赴工程一线,推出这组集文字、直播、视频、VR、H5、高清图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融合创新报道,获得极佳宣传效果。 一、融媒体产品 H5作品《1432公里!一滴水的北上之旅》历时15天,以100%原创手绘“工笔中国山水画”的风格,采用“从下至上、一镜到底”的表达,碰撞出极具欣赏性的作品。贴合“南水北上”流动轨迹,小水滴经过每个重要点位都设计有互动环节,最后随机生成精美图片供收藏分享。作品精美绝伦,构思精巧,具有很高的新闻性、艺术性与互动性。 此外,津云新媒体还拍摄制作VR作品《“走进”这里看看,一座城,50年,36.7万人……》,高清图网络展示作品《这座网上博物馆,带你回顾五年来奔腾岁月》,短视频作品《中国有座水长城》等,多角度反映工程全貌。 二、系列直播 津云记者团队于 12月5—13日分别在渠首等5个沿线重点点位,进行了网络互动直播报道。工程管理者、相关专家、水质监测员、水利职工、沿线群众……从工程建设过程到移民搬迁奉献,再到建设者的艰辛和沿线群众职工的全身心付出,嘉宾娓娓道来,真挚感人。 三、深度报道 津云前方记者还相继推出《他,一条胳膊留给大闸,一条胳膊留着护水!》等系列深度特稿,以及对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总工程师程德虎的视频专访《中国人世代的水利梦想我们用奇迹创造》,这些深度报道的刊发,也使得这组融合创新报道更加立体全面,更好地驾驭了这一宏大主题。 |
||
社会效果 |
在这组融合创新报道中,融媒体作品、互动直播等形式直观接地气、内容丰富有新意,故事讲述有惊喜,情景交融,节奏流畅,吸引受众。 该融媒体报道作品刊发后,取得社会舆论与官方评价的“双赢”。水利部官方网站、水利部微信公众号等专门推荐、转发津云融媒体作品。 其中,精美的手绘新媒体作品《1432公里!一滴水的北上之旅》推出后就被众多央媒和商业平台转载,点击量达到千万级,网友纷纷留言表达对作品的喜爱,表示会郑重收藏。 专题推出期间在津云客户端、微博和头条号等平台,累计吸引了超3000万网友观看。网友也纷纷参与互动,表达心中饮水思源的感恩之情,和对南水北调人的崇高敬意,同时也对节水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
||
推荐理由 |
该组融合创新报道题材重大,策划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综合运用了多种新媒体报道方式,报道规模大、时间长、力度强,社会反响强烈。 报道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鲜明特点、显著优势,以及在党的领导下的中国智慧、中国速度、中国力量。 报道既彰显了新闻采访的“四力”,又体现了媒体融合报道的合力,体现了融媒体报道的优势,是南水北调融媒体报道中难得的精品力作。 签名: (盖单位公章) 2020年4月23日 |
||
初评单位 推荐理由 |
该作品用H5的融媒体形态,富有创意地承载和展现了“工笔中国山水画”原创手绘《1432公里!一滴水的北上之旅》。作品以一镜到底的方式进行创意表达,使新闻作品富有了艺术作品的高度,不仅生动形象地重现了南水北调的过程,而且图简意骇地展现了其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和问题,是一件极具欣赏性的融媒体创意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