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日报: 从“看新闻”到“体验新闻” 《90后战‘疫’日记》Vlog中的“疫”线担当

2020-07-24 15:19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呈爆发趋势,形势十分严峻,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各界人士纷纷前来支援,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很大一部分是95后甚至00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为了做好90后抗击疫情的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我们策划了一个Vlog系列视频产品《90后战‘疫’日记》,该系列共九集,每集讲述不同的90后人物战“疫”故事,包括奋战在一线的90后医护人员、默默奉献的90后志愿者、与疾病斗争的90后新冠肺炎患者等等。

  其中,第五集《实拍!90后插管医生与病毒面对面搏斗10小时!全身湿透!》真实记录了一位90后麻醉科医生周亚群,他参与了全国首例新冠肺炎病人的主动脉夹层手术,他负责的是手术中极具危险的气管插管工作。在新冠肺炎治疗中,气管插管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当患者的口腔、气管开放的瞬间,会产生大量含有病毒的气溶胶,暴露在气溶胶中的医护人员,如果防护不好就可能因此感染病毒。我们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光谷院区宣传科取得联系,经过多方协调,最终院方允许我们进入“红区”采访拍摄。但由于当时的武汉疫情形势有所好转,新冠肺炎的重症病人插管需求已不太多。等待三天后,院方打来电话,通知明天会有一台新冠肺炎病人的主动脉夹层手术,并一再说明这个手术的难度与危险性都非常高,手术时间约为10个小时,院方询问我们是否考虑继续采访。为了记录90后这一代年轻人不惧危险、挺身而出的生动故事,我们决定再次走进“红区”,坚持打好打完这场硬仗。

  采访前一晚,我搜索了很多关于主动脉夹层手术的资料,了解到主动脉夹层手术是一项难度非常高的手术,主动脉夹层俗称人体的“血管炸弹”,是一种心血管系统的病变,血管壁“薄如蝉翼”,咳嗽、弯腰或情绪激动都可能导致主动脉破裂。一旦主动脉破裂大出血,患者常在数分钟内死亡,48小时死亡率达50%。一旦发生,瞬间危及生命。“这个手术就算在平时也是一个难度很大的手术。而疫情期间大家都要做三级防护,视线会受到很大影响,手术更是难上加难。”这是在采访中被问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手术时,周亚群的回答。

  在这台手术中,周亚群作为麻醉助手,与上级老师一起完成麻醉,具体包括气管插管、动静脉穿刺等等。气管插管其实并不算难度很大的操作,然而面对新冠肺炎患者就有些不同了。插管时,病人可能会产生可喷溅的分泌物、血液,或者飞沫、气溶胶,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传染的风险。所以说,气管插管是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过程中风险最高的操作之一,一点也不为过。

  手术前期准备期间,周亚群仔细准备着每一样药品和手术器材,并用红色记号笔做好标注......周亚群面临的是人生中最大的一场手术。采访时,他坦言,压力非常大。很多人都会以为麻醉科医生只是负责“打一针睡一觉”这么简单,其实身为麻醉科医生,在手术中最主要的职责是要维持病人术中生命体征的平稳。周亚群说:“我们把一个病人麻倒很简单,但是,想要病人安全地醒过来,却不容易。”

  手术前的麻醉工作很繁复,周亚群和同事们穿梭于各种仪器之间,马不停蹄。为了不干扰手术正常进行,我们的拍摄尽量与医生们保持距离,全程保持安静。当进入到气管插管环节时,我们的拍摄也进入了关键时刻,在镜头内看到周亚群熟练地在十几秒内完成了气管插管操作,我紧张的心情也舒缓了很多,内心不由自主地为这位90后麻醉医生点赞。

  出了手术室,我看到脱下隔离服的周亚群已经全身湿透。而对于他来说,这是作为一名医生的常态。面对镜头,1992年出生的周亚群略显疲惫地说,他刚参加工作一年,虽然之前完成过几百例气管插管,但为新冠肺炎病人插管却让他倍感压力。但是每一次做完,看到病人的氧饱和度升高,他都会觉得无比自豪。

  “90后战‘疫’日记”Vlog系列视频产品,形式新颖,内容生动感人,在中国日报中英文全平台同步推送后,深受年轻粉丝们的欢迎与喜爱,每集传播量均达到150万,此系列产品总传播量超过千万。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张泽月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237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