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新闻课堂,红色沃土有文章

2020-07-29 08:46 |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工作者的铸魂工程,也是一门常学常新的专业课程。7月23日,全国10家新闻传播院校联合开启“重返历史现场: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事业寻根之旅”直播接力,师生们走进上海、瑞金、遵义、延安、武汉、重庆、西安、西柏坡、北京等10地的红色新闻事业旧址,将新闻课堂搬到历史现场。

  观看10校直播接力,笔者认为,此次活动走出高校“院墙”,到革命纪念地“寻根”,为提升新闻教育提供了借鉴。

  新闻史融入“四史”学习教育。党领导的新闻事业史,也是一部中国革命史、社会发展史,此次活动给大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四史”学习教育课。在遵义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看到当年《红星报》以漫画、小调、诗歌、标语等活泼形式宣传纲领主张、广泛发动群众。这启示我们,在传播手段先进智能的今天,更要善于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在延安清凉山,聆听新华社译电科的“奇迹”,面对国外通讯社用机器播发的每分钟200多个英文字母,报务员们靠高速手工抄报,艰难破译“天书”。这启示我们,在高端采编装备傍身的今天,不畏险阻、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在重庆虎头岩,看到《新华日报》报馆中的防空洞,很多报纸就是在这里印刷并分发各地的。这启示我们,不论斗争环境多么艰苦,我们党始终牢牢坚守舆论阵地,在舆论环境多元的今天,新闻工作者更要增强阵地意识,做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重大主题融入动人情景。活动每一站,学子、老师出镜,当主持人、导游,倾情讲述红色新闻故事,使历史现场离我们更近,更有代入感,更能产生共情。在武汉“青记”陈列馆,新闻学子们唱响当年记者们创作的《青年记者之歌》。在延安陕北公学旧址,学子们在窑洞内还原“老延大”新闻班的教学场景。在寻根之旅终点站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子走进新华社历史陈列馆,从当年的“一部半电台”、手摇发电机、马灯、打字机,到今天的便携卫星站、无人机、中央厨房、媒体大脑、AI主播……同学们从中回溯历史、展望未来。

  活动通过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网、光明网和各地方媒体同步直播,创新表达方式、融合鲜活元素,不仅助力新闻学子到红色沃土中践行“四力”,同时有利于提升公众媒介素养。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今天,如何继承优良传统,汲取精神力量?如何接过历史接力棒,守正创新再出发?红色沃土,当会为新闻教育导引出更清晰和正确的方向。(雷萌)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247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