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我们是群众的千里眼顺风耳”

2020-09-11 09:18 |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襄阳广播电视台记者王亚雯——

“我们是群众的千里眼顺风耳”

  8月11日,王亚雯在企业采访复工复产情况。张明远 摄

  “参加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的时候,听到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我感受到莫大的鼓励。”9月8日下午,湖北襄阳广播电视台记者王亚雯仍沉浸在振奋中,她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疫情中,我们是群众的千里眼、顺风耳,帮助群众了解真实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增强‘四力’,讲好身边故事。”

  再害怕再辛苦,也不能后退当逃兵

  王亚雯参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是从1月25日(大年初一)开始的。彼时,疫情在襄阳地区严重起来,看到同事们都冲锋在一线,台里记者人手不够,她毅然投入到紧张的一线采访中:奔波于医院、社区、高速路口等地,通过手中的笔、肩上的摄像机,第一时间将第一手的资讯传递出去。

  而这距离她做完心脏手术仅两个月。对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新冠肺炎病毒危险性更大。王亚雯术后需要长期服药,同事、家人都劝她休息一下。王亚雯拒绝了,她说:“新闻记者就是要到一线去,手中的笔就是武器,再害怕、再辛苦,也不能后退当逃兵。”

  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拼命。疫情初期,由于防护装备紧缺,王亚雯用塑料袋包裹机器,用雨衣当防护衣。害怕将病毒带回家中,每天采访结束回到家,她将外衣全部脱在家门外,5岁的女儿也被送去了外婆家。

  疫情初期,人们对病毒并不了解,王亚雯就深入医院采访专家,引导市民正确佩戴口罩;经过一段时间的封闭管理,很多市民想出门,王亚雯采写了《待到病毒驱散时 出门再转也不迟》,对群众进行心理疏导,这个标题还入选了襄阳市疫情防控标语。3月初,社会上有关于病人及出院病人治疗、隔离条件不好的误解,王亚雯就深入隔离点与病人面对面交流,倾听志愿者的讲述,消除群众的疑虑。

  从1月底到4月初,王亚雯共采访、编发70多篇新闻报道,用“了解”消除“误解”,打消群众的疑虑与担忧,也捕捉到许多温暖的瞬间,帮助群众提高抗击疫情的信心。

  看到生活恢复正常,一切都是值得的

  除了日常报道,王亚雯还创新报道方式,利用抖音、襄视频等新媒体,及时传递权威声音。王亚雯制作的短视频《市委书记来约秤》,展现出在特殊时期党委政府对群众生命健康、民生保障的关心。此外,《市委书记看望宁夏医疗队》等在襄视频、抖音平台阅读量超过1000万次,点赞量突破百万。

  3月21日上午,300多名辽宁援襄医疗队队员圆满完成任务,返回沈阳。临别之际,襄阳人民用最高礼遇夹道欢送,致敬在危急关头前来支援的辽宁白衣战士。当送别的车队经过一家隔离酒店时,一个小伙子趴在窗口一边流泪,一边大声呼喊:“襄阳人民感谢您们!欢迎再来!”

  原来小伙子名叫彭矗,曾不幸感染新冠病毒,几度徘徊在生死的边缘,是援襄医疗队的医护人员,经过20多天不眠不休的努力,最终挽救了他的生命。彭矗说,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每隔两个小时过来问一下,即便是在深夜。“他们做的是技术活,又是体力活,更是善心活。在那种情况下,他们让我感觉到,我有依靠,我能活下去。”

  “彭矗哭得像个孩子,我也哭得稀里哗啦。”王亚雯说,彭矗让她印象深刻,她和同事据此制作了新闻报道《天辽地宁出英雄 “襄”助之恩记心中》,彭矗在阳台上的深情呼喊,打动了无数人。

  由于工作的关系,以往逢年过节,王亚雯总是缺席的那一个。今年过年,疫情暴发,所有人都待在家里,王亚雯还是缺席的那一个。“看到现在生产、生活逐渐恢复正常,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王亚雯的工作也恢复常态。当下,她正全力参与“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重大主题宣传报道。(记者 汤广花)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3599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