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看招 | 如何让“高冷”科学变燃?试试这三座“沟通之桥”

2020-10-23 09:01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做好科学报道,对一名常年跑科技口的记者来说责无旁贷。但科技范围广、内容专,要讲出让读者听得懂的好故事很不容易。

  新闻记者的专业是沟通,把各行各业的专业信息,做成老百姓能看懂的大众新闻,是记者的专业技能。如何在科学报道中架起科技与老百姓之间的“沟通之桥”?我想通过三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分享三个“小招”。

  招数一:逻辑沟通,让专业知识变成常识

  近些年,我国科学家们取得了很多前沿突破,比如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些成果听名字就“不明觉厉”,要讲通俗着实不易。

  2013年11月初,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裘晓辉、副研究员程志海团队拍下世界上第一张氢键照片的重大成果在《科学》杂志发表。我到他们所在的实验室采访,发现必须讲清楚“氢键”是什么,才能让读者弄懂成果的意义。千言万语不如一图,我创作了一组漫画《氢键,你好!》,配合《看,这就是氢键!》的主打通讯在报纸上刊出。

  第一幅漫画讲离子键。离子键就是,电子跳槽了。当钠原子遇到氯原子,就有一个电子从钠原子处“跳槽”到氯原子那里,形成氯化钠,也就是食盐。

  第二幅讲共价键。共价键就是,电子兼职了。氧气分子内部两个氧原子之间是共价键,每个氧原子各交出2个电子放到轨道交集上,大家一起用。

  第三幅讲氢键。氢键就是,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当它与其他原子结合时,独生的电子兼职去了,半裸的氢核求温暖、求牵手,求到别的分子那去了,于是形成了分子间的“氢键”。

  第四幅讲离子键、共价键、氢键的区别。离子键、共价键是分子内部的化学键,它们联系的是家人。氢键联系的是朋友,是不同分子间的友谊,可拉手也可放手。为什么DNA可解开可复制,就是因为氢键可连可分!

  这组漫画逻辑清晰简单,刊出后读者反响热烈,他们说,这漫画一看就懂,再看长篇报道就不费力了。

  我用不超出初中程度的化学知识,讲清楚了一个国际前沿的重大突破,依靠的就是逻辑的力量。

  招数二:类比沟通,让重大事件贴近大众。

  2016年4月18日,我在内蒙古某基地采访,当时实践十号卫星返回舱从太空归来,其中有11项空间科学实验的实验箱。

  返回舱是下午4点多落地,6点多由直升飞机拉到基地,科学家们在大棚里搭出简易工作台,将返回舱里的宝贝一样样取出来,拆包、分析、处理,忙到深夜快12点才结束。而距基地最近的城市集宁,也是科学家们和记者下榻的地方,还有几个小时车程,所以那天是一个彻底的不眠之夜。

  在这样的不眠之夜里,科学家们却一直神采奕奕,我采访时也深深被其热情所感染——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欢欣愉悦的味道,“海淘快递终于平安收货了,拼单的兄弟们快来拆包啊”,差不多是这种感觉。

  那天我写了一篇通讯《实践十号从太空“淘”回什么宝贝?》,开头就是:“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的回收舱已于4月18日成功回收。实践十号傍晚从太空满载而归,科学家们忙着拆箱看宝贝,直到深夜。想看看实践十号卫星从太空淘回哪些宝贝吗?”

  这篇通讯将太空实验的高大上新闻事件,与普罗大众的淘宝拆包做了类比,一下子拉近了重大科技新闻与大众的心理距离,也广受好评。

  招数三:共情沟通,让典型人物走下云端。

  于敏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国氢弹之父,2015年年初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接到采写任务后,我采访了他的同事、学生、子女等人,采访记录有几万字。同时,通过资料搜集,也积累了十几万字素材。

  于敏是年近九旬的老者,主要事迹“研发中国第一颗氢弹”发生在半个世纪前,老人、旧事,又是容易高冷的科研题材,如何才能吸引新世纪的年轻读者呢?

  我回忆采访中印象最深刻的细节,发现这老爷子,用年轻人的话讲,是很燃很萌的人物啊!作为一个纯国产“土专家”,他洞悉了氢弹的秘密,世界五大氢弹拥有国只有两种氢弹构型,而于敏想出了其中结构更优化的那种;他是“学霸”,在北京大学读物理时,不仅本系第一,还在数学课上跨专业“秒杀”了数学系学生;他是“技术帝”,有一手精准的粗估绝活,能作出比计算器还快的神预估;他为国家任务隐姓埋名数十年,制定技术路线时精打细算,却在生活中粗心大意闹笑话……

  我将这些故事,用三组反义词组织起来:“土与洋的辩证法”写与洋人竞争的土专家,“名与隐的方程式”写名震八方的学霸和隐姓埋名的氢弹之父,“粗与精的相对论”写他工作上精打细算、生活中粗心大意,最终写出长篇通讯《国之重器 声动九天》,展示了“名藏九地之下,声动九天之上”的核武研究者形象。

  这组报道在2015年1月10日的经济日报刊发后,又被不少网站和微博平台转载,获得大量读者好评:“背《出师表》,跨学科秒杀,于敏果然是学神”“老科学家的故事也可以这么萌这么燃啊”“这才是知识分子中的大英雄呢,真正的中华精英”“于敏不仅是学霸,已经是学神级的了”……

  看到一条条读者点评,我非常高兴,因为我在采写中感受到的燃点和萌点,就是读者所感动的燃点和萌点。用心采写,就能赢得读者共鸣。

  氢键漫画故事中,逻辑沟通破除了专业壁垒;太空淘宝故事中,类比沟通拉近了心理距离;学霸于敏故事中,共情沟通消弭了时光隔阂。这三个故事与大家共享,说的是我个人从业十多年的一点小小体会:新闻学也是传播学。要做好沟通的使者,才能传播有效的信息,才能做好记者,讲好故事!(作者佘惠敏为经济日报社综合采访部记者,从事科技新闻报道十余年)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4605761